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粉红色饰物留住可能会失…
炫红色家居暖化冰凉感
粉红色是旺人缘的色彩
粉红色的外墙和蓝色的顶…
《红楼梦》、“红学”与…
关于“红袖”和“情痴”…
“史诗性”与“红色经典…
论“红色经典”的经典气…
最新热门    
 
“红色经典”研究综述

时间:2009-8-8 16:46:38  来源:不详
为商业化在提高其传播效度的同时也消解了红色经典文本,“又使蕴含其中的某些精华变质或者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毁损了经典的严肃性”,并发出“拯救经典”的呼吁。[56] (P55-58)张法更深刻的意识到“红色经典”改编呈现出中国当代人心中的一种“痛”。“红色经典”从表面上看,是让人回到过去,从内在里讲,是引出了一种回不到过去的痛。是中国人正在对重寻历史、理想、人性的漫漫途中的彷徨。他从当下人的三种意向⑥ 及其复杂性入手,历史地客观地概括了“红色经典”改编现象由于改编者历史意识的严重缺失、急功近利的商业心态等原因,致使“红色经典”改编不尽如人意。[57] (P21-25)因此,程光炜认为对待“红色经典”应持“理性的态度”。[58] (P21-26)
    三 结语
    “现代性”这一概念登陆中国文学理论界已是上世纪的兴奋与热情了,当下似乎这一热情在逐渐减退而代之以后现代理论。尽管如此,在“红色经典”研究中,现代性的理论起着推波助澜不可轻视的作用,在取得了上述成绩之后,运用“现代性”研究方法于“红色经典”研究能否突破现有理论的限制,减少对现代性的误读与空泛化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叙事学注重以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为研究对象,以叙述者、叙述视角等的研究为主,却较少涉及叙述进程,叙述话语和故事的结合,使“红色经典”在叙事方面的研究显得较为单一。文化研究理念的确认,全球化经济,文化转移的历史语境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化研究进入中国语境,便意味着中国的文化研究应该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而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不失为良策。作家对“红色经典”的研究在作家作品的文本层面的解读、开掘文本的最深层的结构脉络、揭示作家的心理情感、作品潜在的主题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虽然以上研究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尚处发展阶段,也为“红色经典”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研究领域,但同时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也与日俱增。如,对“红色经典”的叙事学研究只注重对故事层面和话语层面的单一的文学技巧鉴赏,忽略了二者结合,将阐释语境真正纳入文本解读;对“红色经典”的再解读,只停留在文本分析上,没有形成整体的理论框架;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与“红色经典”的编辑出版等文学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连接,仅仅限于关系的梳理和描述,缺乏对特定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本体的思考;作家直面文本所带来的对作品的解读出现主观臆断等。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将大叙事和小叙事,将主观认识和史料的充分挖掘与印证相结合,不排斥历史的偶然性因素等等;加强“红色经典”的“现代性”的“内在批评”也十分重要。还有,历经风雨坎坷,“红色经典”文本从诞生至今,学者们的研究大都是从文本着手重读作品,但“红色经典”的完形过程尚无人问津,这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角度。
    我们期待着,在广大研究者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红色经典”研究将突破研究方法和视角的局限向纵深发展。
    注释:
    ①关于“红色经典”一词的源出说法不一:一说“红色经典”的始作俑者,不是电视剧界,而是流行歌曲界。一些不一定极聪明、但肯定极富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制作人,把一些政治上已经过时(这是个温和的说法,实际上其中的一些无妨说已经“判了死刑”,例如宣扬个人崇拜)、但确曾一度广泛传唱的“革命歌曲”,用带有流行歌曲特点的伴奏和唱法重新“翻唱”,然后制成唱片或磁带出售,销路之好据说连这些人自己都没想到。一开始所选的曲目,大多是歌颂伟大领袖的,所以最初的“名目”叫“红太阳系列”。销路好,有钱赚,便继续做,曲目也扩大到多种类型的“革命歌曲”,歌颂“反右”的,歌颂“人民公社”的,歌颂“幸福生活”的,当然还有歌颂解放军的或歌颂艰苦奋斗的等等,大略讲,只要不是直接歌颂“文化大革命”就行。曲目内容扩大了,非“红太阳系列”所能涵盖,“红色经典”的叫法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此说法有些牵强附会之嫌。(《陈冲:《杂谈“红色经典”》,《文学自由谈》2004年第4期)。二说:199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五六十年代的一批长篇小说,并命名为“红色经典丛书”。
    ②“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吴强,1954)、《红旗谱》(梁斌,1957)、《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1961)《创业史》(柳青,第一部,1960)、《青春之歌》(杨沫,1958)、《山乡巨变》(周立波,1960)、《保卫延安》(杜鹏程,1954)、《林海雪原》(曲波,1957)。其它“红色经典”的文本还有《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战斗的青春》(雪克,1958)、《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958)、《烈火金钢》(刘流,1958)、《敌后武工队》(冯志)、《苦菜花》(冯德英,1958)等。
    ③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该书1996年香港出版时名为《革命、历史、小说》。
    ④《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
    ⑤刘忠:《建国前后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学术论坛》2004年第4期;李宗刚:《论〈保卫延安〉的英雄历史及英雄叙事》,《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对〈新儿女英雄传的再解读〉》,《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认为主流话语与个人化话语的关系是“个人化英雄叙事最终归结到主流政治话语上来。”
    ⑥当下人的三种意向即对历史总体的重塑,对理想的重温,对人性丰富本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洪子诚. 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M]. 北京:三联书店,2000.
    [3]宋炳辉. “柳青现象”的启示——重评长篇小说《创业史》[J]上海文论,1988.
    [4]黄子平. 灰阑中的叙述[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5]唐小兵. 我们怎样想象历史(代导言)[A]. 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G].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6]李扬. 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7]李扬.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后记[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8]金元浦. 当代文艺学的“文化的转向”[J]. 社会科学,2002(3).
    [9]丁帆,王世沉. 十七年文学:“人”和“自我”的失落[J]. 唯实,1999(1).
    [10]吴培显. “红色经典”创作得失再评价[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
    [11]赵学勇,杨小兰. 重读20世纪50年代小说经典[J].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6).
    [12]马立新. 红色理性与主题意蕴[J]. 荷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13]马廷新,张玉玲. 论十七年文学的反现代性[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4]张器友. 要准确评价“文革”前17年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4).
    [15]旷新年. 断岩深处的历史[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1).
    [16]洪子诚.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J]. 文学评论,1996(2).
    [17]白烨. 压力下的生长——十七年文学的坎坷行进[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1).
    [18]蔡世连. 关于建国后27年文学现代性的思考[J]. 齐鲁学刊,2003(6).
    [19]刘保昌. “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J]. 江汉论坛,2002(3).
    [20]蓝爱国. 解构十七年[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陈国和. 史诗/反史诗:革命历史小说的内在悖论[J]. 咸宁学院学报,2004(1).
    [22]宋剑华. 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艺术追求与经验教训[J]. 社会科学辑刊,2004(1).
    [23]杨厚均. 革命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新中国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再解[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4]汪东发. 叙述成长——《红旗谱》《青春之歌》《三家巷》叙事比较[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25]程文超. 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嬗变——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J].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26]程光炜. 重建中国的叙事《红旗谱》《红日》《红岩》的创作策略[N]. 南方文坛,2002(3).
    [27]程光炜. 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学“叙事”问题[J]. 文学评论,2004(2).
    [28]程光炜. 《青春之歌》文本的复杂性[J]. 中国比较文学,2004(1).
    [29]董之林. 传统叙事方法的重现与再造——关于五十年代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
    [30]易文翔. 革命叙事的背后——试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中的边缘话语[J]. 克山师专学报,2002(2).
    [31]杜国景. 论农业合作化小说中的“创业叙事”——以《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为中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2]余岱宗. 被规训的激情——论1950、1960年代的红色小说[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3]任现品. 革命星空的覆盖与存留——论十七年小说对民国时代的叙述[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34]李杨. 《林海雪原》与传统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4).
    [35]颜敏. 从自我危机到本体安全——重读《青春之歌》[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2)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