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老子思想不当饭吃当凉茶…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
郭店《老子乙》的“日损…
老莱子其人其德——从郭…
老子的“德”与无为——…
老子的“道”与混沌——…
老子其人其书——从郭店…
郭店楚简〈〈老子〉〉释…
《老子》简、帛本与传世…
最新热门    
 
论老子形而上学之道

时间:2009-8-8 16:46:48  来源:不详
>。臣从于君,次从于主,故人道当从天道。 

一部《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道经”部分重在言道(天道),“德经”部分则重在说人(人道)。虽曰天道远,人道迩,但天道不明,何谈人道,所求者大,所立者必要远,明天还是在为人。道思维是以客体反观主体,从客体中找到主体的标。因主体以任意性为事,往往事与愿违。[15]那,天道又作何分解呢? 

天道以“不争”的方式实现其主宰作用。“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16] “天也,颠也。”[17]即天是具有颠覆性的作用的存在者,这会使人首先想到“天帝”、“天神”,但老子否定这一说法:“道盅而用之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18]道的产生在“象帝之先”,故道才是真正的主宰者,即使有人格神的存在,也是在道之后,受道的约束。但是,天道不是天神,其主宰性的作用(善胜)是如何产生的呢?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19]老子以水作喻把天道的主宰作用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天道不是靠玄而又玄的天神式的方式去宰万物,而是靠类似于水的自然作用方式获得主宰地位。水处柔弱之位,它不与万物争利,反以己身滋润万物,故于万物无敌对的可能,也便使得万物不能须臾离开它,正因其为万物所用而使万物时刻离不得而间接地实现它的主宰作用。道体是柔而不争的,故其作用却永不穷竭。“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20] “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21]天道的主宰功能正是以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实现。先生对此也大为赞赏:“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22]  

既然天道是以“不争”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实现其主宰作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则应是体悟天道以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人道如何体认天道并为己所用就在于一个“得”字上,得者,德也。得天道即为德,故求索天道以立人道的过程就是求德。老子在第五十章提出“德”:“道生之,德畜之。”[23]如何理解老子之“德”,不妨先看一下老子后学对德的诠释,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德。”[24]管子曰:“德者,道之,物得以生生。…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25]韩非曰:“德者,道之功也。”[26]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看法基本一,即德之从于道得其性而成其所是也。今人牟钟鉴先生释为:“德是万物禀受于道而获得的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生命活力,即是该物之性,故曰:德者,得也。”[27]综上言之,德者,即为得道也,道是幽而不隐的,德是道之于物的外显。在人道,人的行为于天道方得生即为德。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28]孔子把中庸作为高尚之德加以肯定和推行,他认为国民缺少这种德行已经很久。为何中庸即为德呢?“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29]中庸者,中和也,中和者,天下之根本,中和,天地万物各得其位,各得其生,天下也就达于道。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是做得恰到好处。而恰到好处不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吗?故孔子所言之德即为人道之德。故人的实践活动的最大目标和最高价值即为修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0]儒的学问即在极力督促人们通过学习反省修得明德,而达于至善。 

天道是宇宙本体论的,而人识天道而能循道即为得道,得道是为德,德是道在人身上的实现,是主体与本体的统一,这时的道就成为主体化的道,是为人道。如此,老子的宇宙论便自然而然地伸展到人生论。此时,老子哲学方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因为,若不返本求道,怎知人之初,不知生命之源,安身立命的基点则无处求索。 

道既然是生命之道,那就存在着有道与无道、得道与失道的问题,有道则生,无道则死,得道则成,失道则毁。故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31]天下有道,人们和平幸福地生活着,故战马用于耕载;天下无道,战乱不息,驹犊生于战地。人道主观能动性就在于求德、尚德,免除失道带来的灾难。尚德,在物即为流时应物,不泯物性;而在人则为尊重生命,不以人灭天,以随物性自生自灭,不妄为而更其期,方可使物尽其能,以人之本性生存发展,使人类社会蓬勃健康的发展,处处充满着生机。 

综言之,天道所主的是宇宙的始源、演化、发展的实然之理,从本体论、存在论和规律论等角度阐释;而人道则是依据天道找寻人(小宇宙)的应然之则,从价值、伦理和道德等的维度进行开解。天道是人道的根据,人道是天道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同时,人道反过来也会影响天道。天道本主“真”,人道当求“善”。当然,把道划分为天道与人道仅为论述方便,强为之分拆。程伊川说:“道未始有天人之别,本来一体。天道与人道,只是一道。”[32]人与天一也,天道和人道本为一道,言天道时有人道,论人道时不离天道。天道与人道不是道的二元分立,而是道的一体两仪。如此,方可知老子之道为天人一之道,非主客二分之道。老子之所以要“究天人之际”,这种终极的追问是要人类由认识天之“本然”而知人之“应然”,归底还是对人的终极关怀。而西方哲学传统则先是树立“上帝”之无上神圣性,再由上帝关及人。如此,也就很容易失落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哲学从老子这里就没有再远离人。 

[参考文献及注释] 

[1]《老子》第1章. 

[2]王弼.《老子道德经注》[M].东京:文求堂书店,(日本)昭和十四年版。 

[3]老子道论被不少学者认为是远古的素朴实在论,但老子所言之道明显不是以经验的存在物为其对象,故此论不妥。 

[4]《周易·辞上》 

[5]有不少学者说中国古代有不少本体说,什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其实,这些都是道演化的中间环节而已。 

[6]《老子》第42章 

[7]《老子》第21章 

[8]《老子》第1章 

[9]《老子》第2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