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深圳综改方案获批后的感…
家中失窃案之后的故事
对“官油子”调查背后的…
求测:我与这四位朋友以…
求测:无奈的婚姻,最后…
无奈的婚姻,最后会是什…
我想辞职,求测:以后的…
忠告背后的教训
站好最后一班岗
即时解卦:与他日后的缘…
最新热门    
 
最后的士大夫,最后的豪杰——纪念李慎之先生逝世一周年

时间:2009-8-8 16:51:40  来源:不详
李慎之就有这样一股二杆子气”。他常常气势逼人,气胜于理,有一股浩然之气。浩然者,真豪杰也。不是每个时代都有豪杰,钱穆认为,只有战国、三国、唐代和明朝的士大夫有豪杰气。再加上“五四”知识分子,也就那么五代豪杰。豪杰气无法凭空产生,必须有所附丽。战国的豪杰袭自周代贵族,三国的豪杰根基在世家门第,唐代的豪杰有佛门作底,明朝的豪杰源自王学赋予的天地之气,而“五四”一代豪杰多从政治人物而来,有新式进化论武装。 那么,李慎之的豪杰气又是从何而来?

  作为“五四”的精神传人,他的豪杰气当然有脉可寻。首先当来自“老派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精神。“五四”中的豪杰,后来大多皈依共产主义,将狂飙精神带入共产党内。即使李慎之晚年改宗自由主义,依然不失豪杰本色。他相信历史自有其客观潮流,宇宙自有其进化规律,只要认请了真理的方向,便掌握了历史之舵,个人所做的一切便是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前面说过,李慎之颇得王学遗风,事实上,他对王阳明之推崇,实为外人所难以想象。他的书斋入门处有一横匾,上书“无声无臭独识时”,乃出自王阳明之语。友人见了,感叹一声:“好大的口气!”又半开玩笑地对李慎之说:“夫识时者,能上窥天乎道之运行,下察人间之风云际会,试问世上能有几人?”李慎之听了哈哈大笑,悄然自许。

  李慎之九十年代初在〈读书〉杂志发表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文章,以王学的眼光批评冯:“中国哲学的主流正脉是宇宙论和与之贯通的心性论,而不是冯先生以西方逻辑方法推出来的那种本体论。”他在比较冯友兰提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时,讲了这么一段很值得回味的话:

  天地境界中人正因为其觉解更高,其所作所为也应更高于道德境界中人。“千古艰难唯一死”,古今中外多少有德有才之人就因为过不了生死关而失德败行。而天地境界中人是不但勘破梦觉关而且勘破了生死关的,当然可以从根本上大大加强人知善的能力与行善的意志。-----如果道德境界中人的行善只是出于社会责任感的话,则天地境界中人行善就应当出于“为天地立心”的自觉。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他的思想行动都要能推动人类历史合乎规律的发展,以顺应宇宙进化的大势。

  几年以后,李慎之破门而出,身体力行,去实践自己所感悟的天地境界了。他从有限的生命中看破生死,参透不朽。一腔豪情,满腹诤言,皆是 “为天地立心”。当年巴金“讲真话”,背后支撑他的,是人道主义的道德信念,难以穿越生死;而李慎之的“说真话”,以天地境界为底蕴,士不畏死,还有什么不敢言的呢!

  最后一个士大夫,最后一个豪杰。今日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不再有士大夫、不再有英雄豪杰的太平俗世。在这样一个缺乏激情、缺乏理想精神的年代里,有的是沽名钓誉的伪烈士、拉大旗作虎皮的学客和利欲熏心的犬儒们。即便有狂者,更多的是作秀和虚妄;纵然有豪杰,也早已失去高贵的精神底蕴,徒有草莽气而已。

  当士大夫精神和道德理想主义成为绝唱,一代狂飙运动终于谢幕的时候,支撑我们信念的,可能惟有理性----那个继承启蒙又超越启蒙的反思理性。那是对慎之先生内在限制的超越,或许也是对他的最好纪念。

【注释】

  1 何家栋:《未了的心愿》,丁东编:《怀念李慎之》上册,自印本,2003年5月,第65页。
  2 李慎之:《做学问首先要做人:匡亚明先生印象》。《炎黄春秋》(北京)1997年第6期。
  3 李慎之:《 悼念温济泽同志:一个老派共产党员》。他近年的一些文章,在国内多没有正式发表,只有网络流传本。本文注释中李慎之的文章除注明出处之外,皆引自思想评论网( www.sinoliberal.com)。
  4 李慎之:《<顾准日记>序》,《顾准日记》,经济日报出版社(北京)1997年版。
  5 张灏:《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张灏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96页。
  6 李慎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专制主义》。引自思与文网刊:http://chinese-thought.unix-vip.cn4e.com/modules.php?name=Content&pa=showpage&pid=31
  7 李慎之:《<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序》,刘军宁编:《北大传统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
  8李慎之:《<顾准日记>序》。
  9 李慎之:《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
  10 何家栋:《未了的心愿》,丁东编:《怀念李慎之》上册,第63页。
  11 李慎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
  12 李慎之:《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13 邵建:《李老,请允许我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怀念李慎之》上册,第465页。
  14 朱竞:《李慎之印象》,《怀念李慎之》上册,第336页。
  15 张灏:《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张灏自选集》,第304页。
  16 张灏:《一条没有走完的路》,《张灏自选集》,第332页。
  17 林毓生:《热烈与冷静》,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235页。
  18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张灏自选集》,第252-257页。
  19 稽文甫:《左派王学》,开明书店(上海)1934年版,第43页。
  20 李慎之致作者函,未刊,1996年9月。
  21林毓生:《热烈与冷静》,第206页。
  22 李慎之:《无权者的权力和反政治的政治》,作为序言载《哈维尔文集》,崔卫平译,自印本,2003年。
  23 傅国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回忆与李慎之先生的点滴交往》,《怀念李慎之》下册,第557页。
  24 任不寐:《与李慎之先生的一次对话》,《怀念李慎之》下册,第647页。
  25 李郁:《悼念李慎之先生》,《怀念李慎之》下册,第393页。
  26 钱穆:《中国知识分子》,载《国史新论》,东大出版公司(台北)1989年版,第161-176页。
  27 林孟熹:《自许高材老更刚》,《怀念李慎之》上册,第119页。
  28 李慎之:《融贯中西,通释古今》,《读书》1991年12期。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