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谈蒸青绿茶在中日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时间:2010-6-4 9:49:30  来源:不详

                                 作者:姜友雪 王登良 张凌云 王瑞肖

  论文关键词:蒸青绿茶  发展  传播  生产  茶园  自动化

  论文摘要:由蒸青绿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史及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史出发,概述了蒸青绿茶的加工制作、引种栽培和贸易发展史,以及当前的加工技术与蒸青绿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况,由此对蒸青绿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前言

  蒸青绿茶,其品质特征素有“三绿”之称,即色绿、汤绿、叶底绿。最初由蒸青团茶、饼茶发展而来,后再发展到散茶,直至如今出现的各蒸青绿茶种类及其深加工产品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它的发展历史悠久,已有一千多年,始于中国唐代,后被广泛传播于日本韩国,在其他国家如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也有不少的栽种面积,在欧美非洲等也有不少的消费量。

  l中国蒸青绿茶的发展历史

  至今,中国茶叶已发展到六大茶类,即绿茶类、红茶类、乌龙茶类(又称青茶类)、黄茶类、白茶类、黑茶类,其中以绿茶类生产最早,也是中国主要的茶类。而绿茶类中的“蒸青绿茶”远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就已产生,当时称之为“蒸青团茶”,即鲜叶采回后,先经洗涤,而后用蒸汽杀青,捣碎后制成饼,穿孔,再烘干收藏。当时,茶叶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流域和陕西、河南等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以武夷山茶采制而成的最负盛名。

  到了宋元时期,由于贡茶制的实施,饮茶之风盛行,极具观赏效果的斗茶、分茶逐渐流行,社会各阶层对茶叶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茶类生产呈现出以片茶(即团、饼茶)为主,散茶(包括蒸青茶和末茶)崛起的格局。片茶制作精细,但工艺繁琐,价格昂贵,煮、饮费事,不适宜于普通老百姓饮用。因此,生产上对片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简化,出现了蒸而不碎、碎而不拍的蒸青茶和末茶,称为散茶。其产区主要分布于淮南、荆河、归州(今湖北姊归)和江南一带。

  到了明清时期,倡导以散茶替代穷极工巧的茶饼,以沸水冲泡的渝饮法替代传统的研末煎饮法。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朱元璋下诏罢造团饼,“惟采芽茶之进”,开创了中国改团(饼)茶为散茶,改煮茶为泡茶。在茶叶制作技术上,元朝名茶杀青是用蒸青,名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的是烘青。帝王皇权的干预以及饮茶法的变更,极大地加快了饼茶衰弱、散茶崛起的历史进程。蒸青团饼茶的地位El渐衰弱,饮用散茶成为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之后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及花茶各茶类的迅速兴起与发展,引起了制茶技术的全面革新。至此,蒸青团饼茶逐渐退出中国制茶的历史舞台,而蒸青散茶也只是在某些区域生产、加工,在整个茶类中的规模El渐萎缩、地位逐步下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Et本国内茶叶消费供不应求,又恰逢我国改革开放伊始,蒸青绿茶市场活跃,销路畅通,而中国国内蒸青绿茶厂家不多,上档次上规模的蒸青绿茶企业更是微乎其微。于是,为出口创汇,争夺日本国市场,抢占商机,不少单位对蒸青绿茶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