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
浅谈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
浅谈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浅谈《红楼梦》中的忧患…
浅谈文学的自觉与作家的…
浅谈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
浅谈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浅谈“不平则鸣”与韩愈…
浅谈元代田园诗的宗唐与…
最新热门    
 
浅谈超越与新生——浅读《浮士德》文本中的狂欢文化

时间:2010-9-4 11:03:53  来源:不详
展现了一部3000年的西方精神文化史。从而拓展了文本的深度,体现了作者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认同。也表现了主人公浮士德因追求古典美而得到的精神境界的进一步超越。

  在《浮士德》的文本中,除了以上提出的五处大型的狂欢场景之外。其狂欢的精神如细碎的珍珠散在作品中随处可见.而这些珍珠被狂欢文化中“脱冕型结构”的运用串连起来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悲剧系统。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上的主要仪式是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和随后脱冕.而国王加冕脱冕仪式的基础便是狂欢式世界感受的核心所在。这个核心蕴涵着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巴赫金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谈到:“加冕脱冕的仪式对文学的艺术思维产生异常巨大的影响。这一仪式在创造艺术形象和完整作品方面,决定了一种‘脱冕型结构’。”翻在作品《浮士德》中,主人公的命运明显地表现为加冕与脱冕的过程。在压抑阴暗的书斋中。浮士德与靡非斯陀滴血为盟。接受魔鬼的挑战时,便初步完成了他的加冕仪式。而在“巫厨”这一幕中,当浮士喝下恢复青春的魔药。情欲勃发,迫不及待地要进入他的“小世界”寻求满足时,真正的加冕仪式才得已完成。这样的加冕让浮士德有充分的精力和条件去不断追求和实现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成为接下来一切故事的必不可少的前奏与序曲。在他完成了对“小世界”和“大世界”的一切经历后,在“宫中宽广的前庭”这一幕中,他终于倒下,终结了生命。从而完成了他形式上的脱冕,即肉体的死亡。然而,在紧跟其后的“埋葬”这一幕里,浮士德的灵魂被天使救出。得到了救赎。使得这一幕才真正成为脱冕的最后环节。这种“脱冕型结构”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狂欢艺术中的死亡中孕育着新生的精神。其实,在整部作品中,不仅仅只有浮士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着加冕和脱冕的过程.玛嘉丽特的故事同样如此。她的悲剧命运在她一开始遇见浮士德并被其吸引时便注定了。在“傍晚”这一幕中。当她说出“我只要知道今天那位先生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付出一些代价我也甘心!他显得真够英俊,一定是出自名门……”这样的话时.她的爱情悲剧的加冕就完成了,在经历了爱情、谋杀、等待与绝望之后。玛嘉丽特拒绝了浮士德和魔鬼的营救,甘愿接受上天的裁决,死亡便完成了她的脱冕。然而在悲剧的末尾。拯浮士德灵魂的天使中出现了玛嘉丽特的身影。说明她的脱冕事实上也是在被上帝的拯救中完成的.玛嘉丽特也在对善良和正义的笃信中得到了救赎与新生。另外,在悲剧的第二部中,瓦格纳造出的瓶中小人霍蒙苦鲁斯同样也是在对古典美的追求中撞破玻璃而死。但这种死亡也意味着霍蒙苦鲁斯肉体和精神的重新塑造。
  此外,《浮士德》如果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来审视。其中人物形象的怪诞的风格与其对立统一的个性也浸透了狂欢的色彩。巴赫金认为:“怪诞风格充满了狂欢节的世界感受,这种怪诞风格是世界摆脱一切可怕和吓人的东西。把世界变成一个毫不可怕,因而也是一个极其欢快和光明的世界。”《浮士德》中的人物无不充满着怪诞的色彩。书斋中靡非斯陀诡异的幻化。巫厨中女巫让人返老还童的巫术.纸醉金迷的狂欢宫殿中扮成潘恩大神的皇帝。在海洋上空焕发出耀眼光芒的瓶中小人霍蒙苦鲁斯.浮士德与海伦不断追求战斗的孩子欧福良以及形形色色的天使鬼怪与精灵给整部悲剧添加了光怪陆离的浪漫色彩。而其中最具特色的当数浮士德与魔鬼靡非斯陀这两个形象的塑造。这一对完全相反性质的人物在剧中如影随形,相克相生,使得这一主一仆成为了矛盾的完美结合。事实上,浮士德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形象,他追求真理,自强不息,内心深处却又摆脱不了代表着欲望与罪恶的魔鬼的纠缠。他与魔鬼本为一体.魔鬼一直作为浮士德主体性的“他者”即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