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牡丹亭》情与理的…
试析狂欢化理论与喜剧影…
试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遗…
试析以符号保护为基础的…
试析以平遥古城为例浅谈…
试析孔子为政素养论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试析颜延之研究综述
试析高启诗歌风格之管见
试析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
最新热门    
 
试析武陵源民俗文化美探微

时间:2010-9-10 11:40:20  来源:不详
                              作者:尹华光 尹美菊 冯国禄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衣跳足,以布裹头,服斑斓之衣。”这种服饰均由桐布(棉麻编织而成)制成,冬暖夏凉,出入山地方便,大方实用,极具朴拙之美。“改土归流”以后,土家男女多穿绣有花边的满襟衣,花边多由青年女子精绣而成,色彩鲜艳明快,线条疏密有致,图形多以花草为主,显示出土家女子巧夺天工的绣绘技巧。土家人对儿童的衣裤并不讲究,但对帽子、鞋子、摇窝、颈饰、手饰、脚饰却极为讲究。土家童帽四季分明:春季多戴紫金冠,夏季多戴圈圈帽、哈蟆帽,秋季多戴冬瓜帽、八角帽,冬季多戴狗头帽、凤尾帽,帽上钉有银制“文八仙”、“武八仙”、“十八罗汉”等装饰品,颈上戴有颈圈,圈上系银质响铃和“百家锁”等装饰品,胸前系有花儿,手上脚上戴银圈,圈上系有银铃,鞋有“耙耙鞋”、“猫头鞋”,帽子鞋子多以彩丝绣上五色花;摇窝则用竹蔑精编而成,且多备有土家织锦作面子的盖轰、脚被和背垫。从孩童服饰和用品上,我们可以看到武陵人审美个性的另一面—喜欢巧绘细琢、喜欢浓墨重彩。
    武陵人的工艺美术包括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可谓门类繁多,特色鲜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织锦、滴水床和竹背篓。
    织锦又叫“西兰卡普,’(汉译为土花铺盖)。在武陵源,姑娘出嫁,必须有姑娘亲手编制的织锦铺盖作嫁妆,这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土家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因此,学会织锦早已成了姑娘们的一种普遍习惯。土家织锦讲究配色,一般以红、蓝、青色棉线为经线,自由选择各色棉线、丝线或毛线作纬线,采取通径断纬的方法,反面挑织而成。现已形成了两百多种定型图案。这些图案历史悠久、造型精美、色彩鲜艳、想象丰富,既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武陵人历史沿革和民族风情的艺术再现,堪称中国和世界少数民族纺织工艺的佼佼者,深受中外游客的青睐和赞赏。
    滴水床特别是三滴水带踏板的雕花床是武陵人雕刻艺术的代表作。这种床有三层滴格,层层镂花雕刻,雕刻的图案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龙凤呈祥”等。这些图案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构图精致、物象传神。
    背篓是武陵人竹编工艺的代表作。它的种类繁多,用途很广。有打柴背篓、有苞谷背篓、有洗衣背篓、有娃娃背篓、有陪嫁花背篓。背篓在土家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