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
中国传统民居课教学思考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体问…
中国传统戏曲的网络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
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
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景观…
关于中国画教学中文化传…
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家煌创…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传统父子关系中的“孝”及其含义变化

时间:2010-11-18 11:25:30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孝;家庭关系;父子关系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父子关系的核心准则——“孝”隐含着父子关系的冲突和隔阂,不平等与沟通不畅,情感表达的形式化和功利化等问题,而现代社会中的“孝”受到了独生子女政策、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其约束力有所下降,父子关系更加民主平等。

  中国人对于家庭有着特殊的依恋,家庭内部成员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微妙,如婆媳关系,兄弟姊妹关系等,而父子关系中的“孝”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伦理中是极为重要的一条。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以纵向为主,强调的是宗族、血脉的延续,所以尤为看重父子间的关系,而“孝”作为父子关系中的最基本的原则.甚至成为了家庭伦理的核心准则。本文试着探讨“孝”这一家庭伦理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父子关系的影响,并以小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为辅助。以分析在现代生活中“孝”的含义的变化。
  一、传统价值观中的父子关系与“孝”
  (一)父子关系
  要探究孝的观念从何而来,首先谈谈“孝”这一伦理原则所依附的父子关系。文化人类学认为:灵长目的母子核心团体与一个男性——“父亲”——形成永久的结合是人类生活成为可能的首要转变。母亲的伴侣担负起男性的角色,例如,供应养育所需的食物和劳力、当母亲的性伴侣、肩负起管教子女的权威和对子女的法律责任等。所以,父子关系是随着母子关系的建立而建立的一种血缘人际关系。是最原始的社会关系之一。而随着父子关系的形成,“父亲”与“儿子”的角色也就产生了。角色就意味着相互间的义务与责任。父亲对于儿子,承担着抚养、保障安全、教育及社会化等职责,而儿子对于父亲的责任在中国传统社会则集中体现为“孝”。
  (二)传统价值观中“孝”的含义
  《论语》对“孝”有这样的评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仁,而孔子给予了孝“仁之本”的地位,在中国这样注重家庭的社会中,可见“孝”的地位之高。
  那么何谓“孝”呢?一般来说,“孝”是指中国古代子女善待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行为的称谓。《尔雅》中说:“善事父母者日孝。”而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解释“孝”的:
  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学而》)
  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子日:“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孟武伯问孝。子日:“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以上的几句话是《论语》中直接提到“孝”的,总结起来是说:尽孝不仅仅是奉养父母,恭敬才是“孝”之本,在侍奉父母时应表现得恭顺、自愿;遵循父亲的戒训,顺从父亲的志向也是必须的;另外,“孝”还表现在不应让父母为子女担忧。所以遵循孔子的想法。“孝”的内涵已经从奉养父母拓展到了不仅是奉养,还必须尊敬父母,遵从父亲的志向与行为准则。
  而《孝经》的第一章《开宗明义》中这样说道,“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这里,孝不仅仅是对父母而言,而已经再进一步拓展到了“事君”与“立身”。
  所谓“事君”指的是做官侍奉君主,以忠诚体现出自己的孝道;封建社会的五常为“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其中君臣的关系即是父子关系的延展。在封建社会中,提倡的是将君主当作自己的父亲一样来敬爱。所以,“孝”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父亲的恭敬与奉养,更表现在臣子对于君主忠诚之上,在此基础上,儒家认为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