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姜贵对申国传统伦理…
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
中国传统民居课教学思考
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主体问…
中国传统戏曲的网络传播…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
中国传统图案与现代服装…
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景观…
关于中国画教学中文化传…
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家煌创…
最新热门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特质与统战文化建设

时间:2010-11-18 11:26:02  来源:不详
海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当前,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明显,加上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长期积压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矛盾正处于一个相对活跃期,各党派、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宗教系统—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利益诉求,如何通过与人为善的积极引导、沟通协商,彼此谅解,达成妥协,从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实现多赢,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而传统“和谐”文化主张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则有效地为今天的统战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三、传统“和谐”文化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发展.为统战文化建设指明了目标路径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和谐”不是简单的知雄守雌,不是静态的维持不变,更不是相见笑脸相迎、相处一团和气的表面景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激荡,一种动态的整合,一种内在的凝聚,正如老子凝炼的概括:“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在激荡和整合的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 但只要各方真心实意地“兼爱”“兼善”“兼济”他方,真正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一种心灵深处的默契,进而外化为各成员之间的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则矛盾和冲突不仅不会影响和谐,而且可以激发各方的活力,促进和谐进人更高境界。
    在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中,“和谐”追求亘古不变。今天,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以供学习,没有既成的模式以供借鉴,要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必须最大范围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必须得到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鼎力支持,必须结成尽可能宽泛的统一战线,无论其属于哪个党派、哪个群体、哪个民族、哪个阶层,无论信仰什么、追求什么,无论其人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只要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只要是热爱祖国的团体和个人,只要其希望国更富民更强,我们都要与他团结起来,求同存异,共同奋斗,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团结的面越宽,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对党的事业就越有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有了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就有胜利。我们的势力越大,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这是很硬的道理。”要结成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量”的“众多”是必然要求;要结成最为牢固的统一战线,“质”的“和谐”更至关重要。由于“统一战线”这支浩浩荡荡的联盟大军中汇聚了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行各业的人士,要使其成为一道铜墙铁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其中沟通情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情谊,促进团队成员和洽、和睦、和悦、和乐。只有这样,才能使各成员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使大家肝胆相照、精诚团结、齐心协力、荣辱与共,才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团队的战斗力,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团体和各界人士,团结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可以说,强调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的熏染、沐浴,不仅能使每一个成员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而且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人们真诚互助,团结协作,使各种关系相安相融、平衡协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