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文化自觉:体育教师…
浅谈民族文化在建筑环境…
浅谈翻译理论视域中的文…
浅谈中国传统图形在包装…
浅谈传统文化视阈下社会…
浅谈传统文化对我校藏族…
浅谈元明清戏剧中的负心…
浅谈《聊斋志异.黄九郎…
浅谈多元系统理论视角下…
浅谈小说与电影在人物形…
最新热门    
 
浅谈以建构跨文化观为旨归的跨文化传播学教育探议

时间:2011-11-1 12:04:46  来源:不详
  
  笔者认为,外籍教师在这一实践中所起到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各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来华任教的外籍教师越来越多,无论其任教何种课程,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文化的因素总是无法不起作用的。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就不再展开了。  
  综合以上教育实践方面的途径,笔者以为,面向传播学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观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应当研究和借鉴联合国[注: 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教科文组织指导开展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成果;在传播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层面,全面倡导跨文化观教育思想;在传播学教育的各门具体科目中,全面加强跨文化观教育,明确不同科目具体的跨文化观教育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未来传播人在社会、学校、家庭氛围中参与的跨文化观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7-01.  
  [3]江泽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3-07.  
  [4]金生弘.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32.  
  [5]于春松.文化传承与中国的未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133.  
  [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8]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4-1-29.  
  [9]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1-7-01.  
  [10]聂荣鑫.走向对话:一种新的德育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2,(5):21.  
  [11]车英、欧阳云玲.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新华文摘,2005,(3):42.  
  [12]关世杰.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8-04-23/154415414633.shtml.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