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论文化视域下的西部地…
十九世纪英国文化视野中…
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
担起我们共同的责任——…
另一个版本的郭沫若——…
从王阳明和黄宗羲说到现…
旅游纪念品爱傍博物馆 …
沈伟谈现代舞:看不懂不…
由西学说到国学:中世纪…
“第二届中国近现代社会…
最新热门    
 
现代化视阈下东西方社会变迁的背景差异

时间:2012-11-22 12:08:11  来源:不详
育制度,并从实际出发,设计了英国教育“费用三分法”的原则,即公立学校的经费由政府补贴、地方税收及学生家长三方面承担,从而保证了全国所有儿童都享受足够数量并有适当质量的小学。相对于法国、德国、美国的教育而言,英国已经算是落后了,而与东方社会相比较,英国又算得上是大进步了。在俄国、中国、印度社会里,由于社会本来就贫穷落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都无法看到教育的作用,再加上教育的机会带有世袭因素和政治因素,因此,受教育是一件相对奢侈的事情。二是教育的水平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是在现代化起步过程中为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它很快就走上了现代文明的道路。而东方国家的教育仍然局限于传统社会的知识和背景,或者说还处在一种普及识字的水平上,尽管有一部分人能接受教育,但他们所学的知识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所以历史上就出现了东方先进知识分子去西方发达国家寻找国富民强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渗透,东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或许更加曲折和漫长。

以上只是从社会变迁的几个主要方面去认识和总结东西方社会实现现代化的背景差异。其实还可以从人口的变化、妇女地位的变化等方面去认识和总结。正确认识现代化视阈下东西方社会变迁的背景差异,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对待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对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更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此处讲的世界历史并非普通历史学或编纂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它主要是指1 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注: 【历史背景】  公元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从而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个事件在历史上习惯称为“地理大发现”。]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以来,人类一步步走向世界性&l
dquo;普遍交往”的历史过程。

参考文献:

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撰写组,社会是什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日]富永健一.社会学原理[M].严立贤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钱承旦,世界现代化进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