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中国文化现代化基层…
浅析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
中国传统建筑-客家围屋
湖南二酉山入选中国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装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意境在…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
最新热门    
 
探析中国现代化和科学文化的演变及其内在关联

时间:2013-01-15 12:26:33  来源:不详
现代化建设理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为中国的科学文化发展带来了第二次发展的全新契机。然而,在我国,科学文化远未能成为大众文化,未能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未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科学知识未能得到普及
  科学知识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调查表现,我国成人科学知识普及率只及欧盟国家的1/15,美国的1/23。结果是,我国科学文化相对落后,愚昧与迷信、教条与伪科学在一定范围内仍广泛地存在,甚至有泛滥的趋势。因此,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既是百年大计,也是当务之急。有了科学知识,我们就有了摆脱愚昧和贫困的基本武器。同时,我们的科学教育政策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科学精神的培育,所以应当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的弘扬。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告诉我们,中国既缺乏科学知识,更缺乏“科学精神”。现实中,人们虽然具备了某些科学知识,但并不一定就领悟了科学精神,我国未直接经受科学革命的冲击,也未遭受科学文化的洗礼,传统的文化科学精神发育不足甚至缺失,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科学文化又有缺位现象。因此,我国需要立足国情,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使之内化为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基本品质。
  2.全民的科学素养有待整体提高
  当前,科学文化已发展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体化大科学的新阶段,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和科学文化的软实力竞争,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大力发展科学文化作为立国之本[注: 立国之本   立国之本   【注音】lìguózhīběn   【释义】立国:即建国,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下去。汉魏间文学家徐干《中论?谴交》载有:“古之立国也,有四民焉。]。中国要进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不仅需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还要求广大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各行业的人士在各自的领域内奋发努力,消化吸收世界优秀的科学文化,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加之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科学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唯有发展科学文化,抢占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才能不断解决科学迅猛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避免科学滥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弘扬科学文化,已成为推动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明智选择和最佳路径。
  当然,传统文化自有其精华,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科学精神尚未普及,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情况下,我们所要做的当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由传统到现代化的转换,这与儒家文化复兴和以儒学为主干建构中国新文化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实实在在地说,就中国的现状而言,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而不是传统思想的修炼,科学技术的发展才是实现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的最有效途径。说到底,文化的生命力,取决于历史需要和选择,而非人为的界定和推崇。
  
  参考文献:
  [1]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M].张旅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台北:台北市宝文化出版公司,1988.
  [4]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罗荣渠,牛大勇.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