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正文
旧上海民国时期逝去的旧
明清台湾档案汇编在台北
抗战时期的韩国人:在京
抗战时期中日假币战:国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稻米
法国罗浮宫考虑归还埃及
三国时期各国钱币制度优
南北朝时期的和尚其实是
三国时期各国钱币制度优
明清中国史上黑人雇佣军
最新热门    
 
明清时期的游观及其建构(图)

时间:2009-10-31 10:29:16  来源:香港文汇报

 

    《姑苏繁华图》(局部):清代宫廷风俗画家徐扬绘制,描绘乾隆年间(1736─1759年)苏州城繁盛的景象。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扩展视野、体验异地历史文化,是物质生活富足的香港人的向往,每逢有长假期,赤立角及罗湖等离境口岸总拥挤得水泄不通。自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旅游业在香港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旅行团、自游行、生态旅游、学生游学团等推销广告,五花八门的,有时候令人看得眼花缭乱。很多人都以为旅游是属于当代的产业,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旅游活动早在明清时期已相当兴盛。

    文化讲座“明清时期旅游活动的兴盛与旅游文化的建构”是巫仁恕博士最近写了十一万字的著作的浓缩本,他选了几个比较有趣的面向来跟莘莘学子分享研究心得。他说:“在现代旅游业诞生之前,旅游活动业在中国历史存在已久,明清时期已经有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具有类似现代旅游业的现代性特征。明清的平民百姓热衷旅游,当时是用‘游观’去形容旅游活动,而带动明清的旅游风气的重要推动者就是士大夫,旅游文化是当时士大夫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游观文化像是进香、庙会、节庆等大众游观活动,盛极一时,并与士大夫的旅游活动互相影响。”若将明清时期的旅游活动放在世界史的脉络,与十六至十八世纪西方旅游业先驱的英国相比较,更可以突显晚明的旅游业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巫仁恕为台湾中兴大学历史学学士、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及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兼任讲师,现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暨南国际大学历史系兼任副教授。专业领域是明清城市史与明清社会文化史,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明清城市群众集体抗议、明清物质文化与消费文化。

    农民的生活圈子超出“村”的范围

    元宵、端午、中秋等岁时节日,江南许多大城市内与城郊附近,发展出许多“画船箫鼓”聚集的游观景点,比如装潢美轮美奂的画舫载人去游览江陵的秦淮河。就此,巫博士引用了钱泳《履园丛话》中描述秦淮河歌舞声色的一番话:

    在江宁则秦淮河上,在苏州则虎丘山塘,在扬州则天宁门外之平山堂,画船箫鼓,殆无虚日。

    此外,有园林活动,中国最著名的园林在苏州,而这些园林通常会在春天开放一个月,园林外就形成了热闹的市集,故此苏州春天的园林内外“游人如蚁”、“士女杂沓,罗绮如云”。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