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明朝历史 >> 正文
旧上海民国时期逝去的旧
明清台湾档案汇编在台北
抗战时期的韩国人:在京
抗战时期中日假币战:国
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稻米
法国罗浮宫考虑归还埃及
三国时期各国钱币制度优
南北朝时期的和尚其实是
三国时期各国钱币制度优
明清中国史上黑人雇佣军
最新热门    
 
明清时期的游观及其建构(图)

时间:2009-10-31 10:29:16  来源:香港文汇报
  庙会节庆在清末明初显示出种类的多样化、活动的频繁化及空间的普及化,有的地区,这种庙会节庆更进一步发展到以城镇为中心,而将城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巡会节庆。如《吴社编》中描写苏州城内祭祀五通神的“五方贤圣会”时,提到除了在城中有“会首”主其事外,还记载了城厢周边村落的参与者,称为“助会”者:荒隅小市,城阴井落之间,不能为会,或偏门曲局,一部半伍,山装海饰,各殚其智,以俟大会成并入会之者,曰“助会”。

    还有“解钱粮”的习俗,即市镇附近信仰村庙的乡民,在市镇神庙的诞辰节庆时,要上纳铜钱或纸币,还要抬村庙的神像到市镇参拜。姑勿论是“助会”或是“解钱粮”,都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加深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的关系,使农民日常生活的圈子超出了“村”的范围。这种大规模的巡会以市镇为中心,将周边乡村结合在一起的庙会,让乡村大众在农闲时节可以到城镇旅游数天。


    明清旅游设施的商品化发展

    旅游手册、旅游导赏,甚至旅游套票皆为明代所有的旅游设施,并发展得相当成熟,虽历千年时间洗礼,其经营手法与现代的旅游行业可谓大同小异。

    寺院、饭店、酒家、湖楼、亭等专为旅游人士提供食宿服务,而旅游业与饮食业的结合,给城市内酒楼专门提供游赏画舫外带餐点的需求。在交通配套方面,画舫、楼船已有宴饮设备,称作沙飞船、火食船、江山船;供戏与雏姬的,则称作卷梢船、逆水船、鼻烟壶。“像鼻烟壶内就有小女生扮男相来侍候客人。船内装饰华美雅致,有玻璃窗,也有欧洲的钟表。”巫博士阐述。

    此外,还出现了套装旅游(PackageTour)。江南地区有民间组织进香团,一起乘坐进香船去朝拜的情形;进香客乘坐的香船,只要付银一钱,相等于零点一蔖,就可以包吃两餐,还包括了来回往返的路费。上泰山进香,在明代已有牙家,如旅行社。凡是住的、吃的、娱乐的、跑腿的全都有,可见旅游业和饮食业是紧密的配合起来。

    西方人对中国旅游设施的褒与贬

    明清旅游业的兴盛,反映了当时的中国是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十六世纪有很多耶稣会士来中国传教,他们笔记了中国人旅游的情形,并对中国马路的平整、游船的舒适、轿子的高明与旅店的普及,惊叹不已。十六至十七世纪的欧洲比较落后,虽在航海事业雄霸一方,然而国力和经济发展都比较逊色,故当地很少客栈,游船也相当简陋。

    到了十八世纪,来华西人的评述对中国的评价逐渐出现变化,不再像是过去单一的赞美之词,反而批评中国是全面落后。特别是自雍正朝(1723-1735年)起,耶稣会士对中国的批评愈趋刻薄,由昔日的期待转为失望,在欧洲言论中生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中国造船技术既守旧又不高明,旅游时乘坐的轿子一点也不舒适。十八世纪来华的欧洲商人与外交使臣,不再像耶稣会士般仰慕中国文化,他们不但对中国没有憧憬,更冷静地分析中国的强弱。其中英国使节团直指中国的航海技术没有突破、道路整齐但无特出、轿子不如英国马车、旅店虽普及却不如英国的整洁。

    巫博士指出,“欧洲人早期对中国的赞美,事实上是夸大其辞,目的是要刺激欧洲反醒改革,而中国并没有他们所描述的那么美好。” 

    旅游地景的再现

    透过文字与图像所呈现的地景,往往被赋予了主观的文化意涵。明清的美丽地景,是透过一种文化形态塑造出来的,就以江南为例。

    江南的文人留下大量诗词,方志里记载古迹名胜“十景”,给人留下是旅游胜地的印象,再加上政治力量的加入,令江南得以声名大噪。如清代曾有几位皇帝南巡,他们所到之处都留下大量的相关记录与诗文,有的景点还有皇帝的亲笔题字及赐予匾额。这些原本较不为人知,并非文人较熟悉的景点,经过他们的“加持”后,知名度大大提升,也造就了一些原本并不起眼的景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