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1978年邓小平视察东北三
毛泽东的东北大战略 曾
实施拓国战略 日本30年
末代皇帝溥仪的东北情节
揭秘清朝抗俄父子将军:
北京话历史:清代中叶形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
古代东北地方政权高句骊
铁铸英魂 岩刻丰碑——
国共抗日王牌决战东北:
最新热门    
 
东北易帜冯庸担任“特使”西安事变联络陈诚

时间:2012-12-30 20:11:19  来源:不详

  东北易帜担任“特使”西安事变联络陈诚

  东北易帜和西安事变可以被认为是张学良[注: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儿,但是这两件事情中也都有冯庸参与其中,只是因为冯庸到了台湾之后很少跟家人讲起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所以我们只能从各种蛛丝马迹之中一窥当时的历史真相。

  东北易帜冯庸出任张学良特使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当时奉军上下群情激奋,为大帅报仇,成为最强烈的呼声。当时早已不问政事的冯庸特地专门来找张学良,并建议他“对于日本,暂时隐忍,是为上策。请六哥务必先谋求全国团结统一,然后以全国之力,再图雪国耻、报家仇。”

  有了兄弟的支持,张学良实现“南北统一”的愿望,却仍被日本关东军百般阻挠,奉军的一些老帅,也都不赞成易帜。不过最终,张学良还是突破了重重阻力归顺中央,让东北各地撤掉五色旗,改悬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想必当时挚友冯庸在那个时期对张学良提供的兄弟支持,也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

  但是,一张照片却让冯庸的后人认为,冯庸在东北易帜中所起的作用却并非如此简单。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9年的春天,即东北易帜的第二年,照片中几乎包含了东北几乎所有的进步人士,而这张照片也是唯一一张可以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进步人士的合影。wWw.LSqN.cN

  当年,曾有一些人把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误认为是省政府的门前,但其实这个照片的背景正是冯庸大学。可当时既不是运动会,也不是校庆,为什么如此多的进步人士聚集一堂,特别是张学良周围赞成易帜的幕僚都来了,张冯两人又偏偏处于照片最中间的位置,这都不禁让人心生疑问:难道这张照片跟东北易帜背后的一些秘密有关?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也就意味着,东北易帜和冯庸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冯庸的外甥张文琦回忆,冯庸在台湾的家中,一直都把这张相片很好地保存着,当时从大陆带到台湾时,甚至连镜框都没有拆。但是冯庸并不是喜欢吹嘘夸张的人,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后辈也很少讲起自己曾经的往事。张文琦只是从亲戚那里得知,冯庸曾告诉过几个人自己在东北易帜前后三次驾飞机往返南京,对于他们那一代人,冯庸还总结道“我们这一派人物,自己是命运的操纵者。”

  三次驾飞机飞往南京,这是冯庸留给后人的唯一线索,去见何人,去办何事,均没有再详细提及。但是经过其后人的推断,冯庸三次往返南京的使命很有可能是担任张学良的特使,往返沈阳与南京之间商议处理东北易帜之事。

  而这些推断也并非无源之水。对冯庸驾机飞往南京的事情,的确有所记载,但唯独对1930年东北易帜之后的那次失事的飞行记载稍多。当时是1930年3月29日下午六点三刻,冯庸的飞机在苏州浒关车站附近,不幸发生故障坠落下来,人们惊魂甫定,只见飞机舱门打开,从里面钻出来两个人,他们就是想要从南京飞往上海的冯庸和飞机驾驶员崔石。后来,经过认定:飞机失事的原因是机内汽锅忽然损坏漏气。

  当月31日,《苏州明报》对此事又有了进一步的报道,称“该机右翼,微有折损,幸六位机缸,并无损坏,故修理尚不费事,昨日仍由杨分局长派员看守,闻冯氏此次衔有东北当局重大使命,来南与某要人有所接洽云。”

  当时的时间是东北易帜之后的一年多,“东北当局重大使命”和“与某要人有所接洽”,只是这几个字,

  可以推断,冯庸飞往南京的目的跟担任张学良特使有很大相关。而冯庸作为张学良的至交,由他出面接洽要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当时,所有的安排都是秘密的,知情人不多,而现在唯一知情的人也都不在人世了。所以当时冯庸如何出任特使,又和哪位要人相见这个秘密也被保守到现在,完全成了一个历史之谜[注: 《历史之谜》作 者: 魏泰 编著,本书的目录顺序:中国史按朝代排列;世界史除以“历史传说‘大西国’沉没是否真有其事”为首篇外,其他按非、欧、亚、美大洲划分,并各以时间先后编排。]

  冯庸牵线联络陈诚想打回东北

  1932年参加热河抗战回到北平后,冯庸大学的状况日渐窘困,冯庸所剩不多的家产消耗殆尽,冯庸大学举步维艰。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因为薪酬原因陆续离开了学校,一些心忧国难的学生也投笔从戎或者返回东北参加抗日。

  1933年9月,经历了近6年办学生涯的冯庸以“国难方殷,前途绝望”为由告别同学,带着张学良送给他的一万元生活费,携夫人到杭州隐居。但是冯庸并没有赋闲太久,陈诚的三顾茅庐让冯庸再次出山,出任新组建的国民政府军委会陆军整理处少将研究委员,陈诚便是处长。

  陈诚是浙江江青田人,长冯庸三岁,1919年曾在保定军校就读。冯庸和陈诚的友谊自此开始建立。但是,在陈诚手下,冯庸军衔虽不低,却无实权也无具体正式工作。冯庸一心想着手下有兵才能打回老家去,但陈诚却没有给他一兵一卒。

  冯庸曾到西安去找张学良,本来想分得一点兵权的冯庸没想到自己来此却有更重要的使命等待着他。当时,张学良已经有抗日之心,但却被蒋介石牵绊要先安内再攘外。张学良知道冯庸在陈诚手下,就向冯庸表露不愿剿共、打内战,同时也想通过冯庸跟陈诚商量,希望能说通陈诚,以新疆作为大后方,从绥远打回东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