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明朝首辅高拱为何仅当了
刘备一生十次更换主公 
北宋名臣包拯一生为何鲜
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整:
乾隆后妃比康熙少 为何
曹操为何要强占张绣寡嫂
为何历代科举首都录取名
历代帝王严惩贪污赈灾钱
一代英主汉武帝为何对自
十三大前夕聂荣臻为何反
最新热门    
 
为何农村的自杀率已接近了某些发达国家

时间:2013-05-16 12:58:47  来源:不详

  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

  七十年前,萧红在她的成名作《生死场》里写下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一语成谶。按说,七十年来,东北乡村的生活早已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人也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当打开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的时候,第一个冲进脑子里的感受还是这句话。当然,这一次生和死的“忙”,早已不是当年为了抵抗日本,为了反抗夫权父权的“忙”,而是另一番决绝和挣扎的景象。在这景象里,白墙红屋顶的新房子[注: 住宅是提供人居住的房屋。客家人称作屋家,广东人称作屋企,福建人称作厝。www.LsQN.Cn为民间信仰的风水区分由于生人居住;称阳宅、以别于已经身故入土之阴宅(墓)。]都建起来了,太阳能热水器都蹲在红屋顶上,路灯、垃圾处理厂、休闲广场都一应俱全,“既像城里的社区,又像世外桃源”。然而,在这里晃动的身影,却远未感受到这一切带给他们的幸福,或者说,他们的精神并未脱去“灰头土脸”的旧模样而与之匹配。

  这本书出版方的定位是长篇小说,但给人的阅读感觉却更像是一本乡村访谈录。书中收录的是作者夫妇和几个精神医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学生对农村自杀遗族的调查采访。“农村”+“自杀遗族”,这样的关键词一出,书的内容便可想而知了——这是一个卑微者还要自杀的悲惨世界。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文化基因里,在我们的认知常识里,都认为卑微者的生命理当更强韧,外部世界加给他们的一切,只能让他们变成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承受着最深重的苦难同时又承载着最浓烈的希望,他们是奋斗者,是命运的翻盘者,是励志者,是正能量。然而,当这本书静悄悄地揭开乡村世界的角落的时候,一切都被修正了。

  当然,这书不是用来揭幕的。新闻报道和微博中,比书中的故事更为令人震惊、令人难以置信的比比皆是。如果不是集中、系统地呈现,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单独拿出来,都会变成滔滔新闻中的一粟,昙花一现。隆隆向前的社会车轮碾压个把人,于今早已是不值得唏嘘的事情——哪一次的历史进步没有普通人的血迹呢?或者换个角度,普通人的血迹能够推动社会历史的进程,也被认为是一种贡献。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也是一本“大”书——每一个细节和个体都是同一个“问题”之下的具体案例,他们具有相同的功能,而不是承担不同的命运走向;他们的差异性不值得追究,而背后暗含的社会学、心理学共性却值得探讨。从这个角度说,《生死十日谈》也是一本发现和提醒之书,是写给启蒙者、研究者和决策者的书。

  生的卑微,死的草率

  《生死十日谈》讲的全是“死”的故事,大多数的故事都沉郁压抑,所涉及的人也大多又善良又愚昧、又质朴又无知、又可怜又可恨。在这些故事里头,婆媳二人可以为了一泡屎双双自杀;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可以为了20块钱自绝于人世;满含创业激情实现“回乡A计划”的大学生会为失恋而斩断前程;男人会因为和妻子吵了一架就撒手人寰,而他的父亲会就此撇下老伴随儿子西去;发现妻子偷情的丈夫会一怒之下自我了断,等等。几乎每一个人,在裁决自己生命的时候,都没有经过清醒理性的选择和斟酌,他们处理自己都像处置一只鸡、一头猪一样鲁莽而草率。且不说如今的社会、外在的环境如何对待这些卑微者,即便卑微者自己,也视自己为尘埃和草芥。他们对生命的基本价值尚且无知至此,更遑论生命的尊严了。鲁迅一代“五四”作家对祥林嫂们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知何时[注: 何时 拼音: 解释: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heshi]才能被扫进文学情感和历史情绪的垃圾堆。想到这一切,真让人黯然无语。据说,在社会学家的自杀研究中,贫穷和愚昧是自杀的重要诱因之一,尤其是农村地区。

  伴随着死的草率,必然是生的苦痛。书里写尽了“自杀遗族”的眼泪,也几乎是一览无余地展现了他们的苦痛。当然,透过生的寥落和破败,我们还总算可以依稀看到人性中的忍耐、爱和坚持。这些,也总算让人在冰冷一片的“死”中感受到了温热的“生”。书的最后一个故事叫“大辫子”,是一个下乡女知青的爱情故事。她嫁给了当地的农民“小老头”,她喜欢剪纸,于是她和她的辫子、她的“艺术”一起,被“小老头”郑重地呵护了一辈子。最后,“小老头”不堪病痛,上吊自杀。然而,大辫子的人生却从此被爱人之死唤醒,她“懂事儿”了……说起来,这是全书写的最好的一个故事。

  然而,在书中,“自杀”对亲人产生“价值”的例子却不多,“小老头”算是一个让人备觉温馨的特例。在亲人自杀造成的道德困惑、情感废墟之上,大辫子的故事算是最最现实的救赎。

  此外,书里不止一次写到了宗教或者类宗教——仙、命、老天爷。生者在痛苦迷茫之中,需要寻找到情感依托,需要合理化的解释,需要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消息。或许,一次倾诉,一次辩白,一个暗示,就是他们的救赎之路。饶有趣味的是,参与调查的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在他们面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他们和作家一起,能做的就是倾听、流泪,还有支付每个被采访人40元误工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