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钱昌照追忆三位死于非命
毛泽东祖居地揭秘:蒋介
洪晃追忆母亲章含之:她
“铁鸟”上天记:追忆新
前朝鲜特种兵回忆:我们
肯尼迪妻子追忆丈夫遇刺
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记忆
重温真实的上海滩:找回
祖国在心中:1984年老山
中国远征军老兵追忆被俘
最新热门    
 
追忆:蒋经国上海打虎期间的一件大案

时间:2009-10-9 10:43:44  来源:《世纪》 2009年第2期蒋经国来上海“打虎”,却用“打虎”
言、决心,以及雷厉风行的行动,受到了市民的好评,也使他一时名声大振。

蒋经国开始了“打虎”的实际行动。下车伊始,他首先把杜月笙、刘鸿生、荣尔仁、钱新之、李馥荪、周作民等工商界巨头请进自己设在中央银行的办公室,要他们带头执行政府的政策,交出黄金、外汇,对他们一会儿娓娓劝说,一会儿又声色俱厉,甚至还拍了桌子。

果然,在突击检查中,发现了一批货真价实的真“老虎”,蒋经国毫不手软,立即下令予以逮捕,一下子就逮捕了64人,充分显示了他铁腕的一面。他们是:“棉纱大王”、中新纺织公司总经理荣鸿元,“证券太保”经纪人杜维屏,“棉布巨头”吴记棉布号老板吴锡龄,“纸老虎”纸业公司理事长詹沛霖等。前两人分别是上海滩青帮头子杜月笙的女婿、儿子。当时上海颇有影响的林王公司总经理、华侨大商人王春哲,因为套购黄金外汇、参与黑市投机也在逮捕名单之中。

这时,有人向蒋经国手下的“检查组”检举扬子公司囤积战略物资、非法藏匿黄金,而且数目巨大。扬子公司的老板就是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也是 “第一夫人”宋美龄的亲外甥。在当时,这是典型的官商勾结的大案,也是最大的“大老虎”。也有人说,这是杜月笙故意让人对外透露的,目的是“将”蒋经国的 “军”,同时也是投石问路,试探他是否敢不徇私情,是不是真的“打虎”,然后再筹划解救儿子的办法。

这些,在当时上海滩上是头号的、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众口相传的谈助。

经工商界朋友委托受理林王公司大案

8月下旬的某天,父亲下班回家后,对母亲说:“今天接到一件大案子,是真正的大案子。”听得出,父亲此时的语气多了一份严肃。原来,林王公司的老板王春哲因套购黄金外汇,被蒋经国的“经济督察”查获并遭到关押,他的家人十分惊惶,后经工商界的朋友举荐,找到了父亲,委请他担任该案的律师。王春哲,广东汕头人,林王公司总经理。林王公司原本经营实业,在国内外设有分行,生意做得很大,后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下滑,头脑灵活且精明的王春哲看到金圆券急剧贬值,转而投机黄金、外汇,甚至把资金转移到国外,这些,都正好撞到蒋经国整顿金融的刀口上了。我父亲听完委托人的陈述后,深感此案的严重和棘手,他明白当前正是《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刚颁布,又是经济督导员蒋经国亲自抓的大案,而蒋经国此时满怀雄心壮志,正想“杀鸡儆猴”,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哩!所以父亲说它是“大案”,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经过分析,掂过分量的。我那时已是初中学生,平时也经常翻翻报纸,虽然有时一知半解,但对这件事也多少有些印象了。我听父亲说过,他本来不想接这案子的,但碍于朋友的面子和王家的一再坚请,也只好勉为其难了。但父亲在律师界的某些朋友对这件案子的前景并不看好,因为正赶上了这时的形势,而且又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自然凶多吉少。也有人调侃说:“杜律师,这官司若是打赢了,你在上海滩就出名了。”父亲何尝不知道案情的严峻,所以只好低头不语,苦笑以对。

在那段时间,王春哲的夫人几乎每晚都在9点以后(等其他客人离去后),在家人的陪同下乘着私家汽车来我家找父亲。她每次来,大多是我去开门的,所以有印象。我只见那时愁容满面的王太太已经顾不上多少客套,一坐下来就直奔主题谈案情,然后听父亲的询问和分析,他们的讨论往往要到深夜才能结束。母亲深知他们谈话的重要,催促我们悄然离开客厅,所以我也听不到他们的谈话内容。只是在一个星期日的午饭后,难得父亲休息在家,母亲问起王春哲的案子,父亲说:“王春哲的老婆开始时还很乐观,一身轻松的样子,因为她还是老眼光,以为关个十天八天,花点钱,就能放出来的。后来她听到我对案情的剖析和周围亲友的议论,渐渐感到不妙了,焦急地对我说:‘杜律师,无论如何要请你想办法,只要春哲平安出来,或者减少刑罚,花多少钱都没问题,我都愿意出;至于律师费用,我也会多倍酬谢,不惜代价的……’我当即对她说:‘王太太,我希望你看清楚:第一,作为律师,我既然受理你的案子,就一定尽心尽力,尽量从有利于王春哲方面去努力,不会有所保留的;第二,至于你说花钱(去活动),我相信你愿意出,但现在的问题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