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关于奸相严嵩的质疑
从上海到嘉兴——红船起
红军在长征中建立的两个
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
翻越雪山 红军怀揣什么
《十送红军》从这里唱起
红军最早的电台和通信鼻
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
重解长征谜:格达活佛怎
长征之后还有多少红军:
最新热门    
 
关于红军长征史研究的12个疑难问题

时间:2009-10-31 10:30:15  来源::《中央党校教授讲党史(上)》
为先锋,为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陕北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因此,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成功经验,应该很好地加以总结。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同样是成功的。有的学者指出,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红二、红六军团是在其他主力红军长征后,唯一留在南方并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任务后才开始北上长征的;二是红二、红六军团是在战略转移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确定战略行动方针,以逐步转进的方式完成长征的;三是红二、红六军团是以大规模的运动战、游击战突破敌人的重兵围堵的。尤其是在贵州的乌蒙山区,红二、红六军团面对130多个团的敌人的围追堵截,采用“盘旋打圈子”的战术,与敌人来回周旋了1个月,转战1000余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朱德曾高度赞扬他们说:“你们是集运动战、游击战之大成。”另外,红二、红六军团在长征途中还建立了临时根据地,使人员和粮食、资材得到及时的补充。仅在贵州的黔大毕地区,就扩大了6000余名新战士,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综上所述,红二方面军长征在整个红军长征中起到了与众不同的特殊重要作用。崔利民:《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显著特点》,《军事历史》1997年第6期。因此,对于红二方面军长征中的成功经验,应该很好地加以总结。

对于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过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而讲得不多。有的学者已经指出,不能因为张国焘搞分裂主义而否认或抹杀红四方面军的功绩,红四方面军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支援和策应了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季相林:《试论红四方面军对长征的贡献》,《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石仲泉也认为,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确作出了很大贡献:一是对中央红军北进川西发挥了重要的策应作用;二是对中央红军克服物资匮乏、补充兵员起了巨大的支援作用;三是在所经过地区发挥了强大的“宣传队”作用;四是在所经过地区也发挥了“播种机”作用;五是壮大了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力量。刘海音:《聚焦红军长征史上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访谈录》,《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年10月号。事实上,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和其他红军一样英勇,在有的路段上甚至更为艰苦。例如很多指战员是三过雪山草地,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事迹。因此,对于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应该同样加以重视。对于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斗争的事迹,应该同样地大力宣传。

(

十、红军长征的路程究竟有多长

2003年底,两位英国人——马普安和李爱德在重走长征路后,声称:“‘长征’其实不到官方长期宣传里程的2/3,大约3700英里(约6000公里)。”李爱德还对媒体记者说,如果要说二万五千里,也许就得把当时红军其他方面军所走的路程加在一起。国内很多学者都不同意他们的看法,如有的学者从“二万五千里”的提出过程入手,对萧锋当时所在的红三团和红一军团直属队行军情况和陈伯钧、童小鹏、萧锋的长征日记记录的行军里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万五千里”的结论,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并指出在计算红军长征行程时,有几个重要因素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如缺少地图走错路等王建强:《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不容质疑》,《军事历史》2004年第2期。。

但应该指出的是,二万五千里是指红一方面军中的部队走的最多的路线,并不是红一方面军全部都走了这么长的路线。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对萧锋的讲话中就说“根据红一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

还应该指出的是,二万五千里是指红一方面军走的路线,并不是所有红军都走的路线。有的文章已经指出,红二方面军走了两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走了一万余里,红二十五军走了不到一万里。如果将四支红军长征走的路线全部加起来,应该是约六万五千里郭钟理:《“长征”到底有多长》,《秘书工作》2005年第8期,《党政论坛》2005年第9期。。

(

十一、三大主力会师后究竟有多少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