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险些做逃兵的林彪如何成
21岁林彪成为井冈山第四
只有六位元帅参加开国大
勘察平型关林彪认定这一
热血卫国:抗战时期中国
揭秘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
45年中央派我到东北要钱
东北决战毛泽东与林彪分
黄埔精英搏杀:老蒋排最
不可不知 聂荣臻与林彪
最新热门    
 
林彪集团五干将浮沉录之黄永胜(1)

时间:2009-11-2 10:57:29  来源:不详
井冈山的人之一。当时,上井冈山不仅预示着要过长期的艰苦生活,更预示着会有生命危险。因为红军部队人数少,四周到处都有强大的反动军队,红军很有可能被反动军队消灭掉。对这些,黄永胜心中也十分清楚。但是,他没有犹豫,而是毅然选择了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这条路。这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毛泽东后来一直十分怀念和他一起上井冈山的战友,多次提到这些人,可见,当年上井冈山的人,在毛泽东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当时,共产党的组织,也正是看到了黄永胜这种革命的坚决性,特别注意培养他。当年12月,黄永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和朱德率领的部队在砻市会师。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共有六个团。当时在朱德手下当连长的林彪,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林彪当时是红军中少数受过正规军事教育(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之一,他带兵井井有条,打仗肯动脑筋,指挥作战机动灵活,又会做部从的思想工作,是红军青年军官中的佼佼者。朱毛两部红军合编不久,林彪因为打了许多胜仗,职务一再被提拔,后来当上了红一军团长。黄永胜也在部队的不断改编中,进人林彪麾下。当林彪成为红一军团长时,黄永胜也成为红一军团的一个连长。

黄永胜和林彪都是湖北人,是老乡,加上黄永胜在某些方面与林彪有点相像,即黄永胜打仗也肯动脑筋,打了许多胜仗,作战很得力,林彪便看中了黄永胜,有意栽培、提拔他。在林彪手下,黄永胜的职务迅速上升,从连长起步,当过营长、团长、师长。在红军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时期,黄永胜率部打了不少硬仗、胜仗。红军进行五次反“围剿”时,黄永胜所率部队参加了每一次反“围剿”战役,在每次作战中,红一军团都处在十分关键的位置上,承担重要作战任务。而在红一军团中,黄永胜总是作为骁勇善战的指挥员,被指派去打较为关键的一仗。

在第五次反 “围剿”作战中,由于中央苏区在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之下,执行了错误的军事方针,红军在总体作战中,处于被动地位。此时,包括林彪在内的军事指挥员,都不可能在纠正左倾机会主义军事路线方面有大的作为。他们指挥部队作战,也十分被动,只能打红军并不熟悉、也不能发挥红军优势的以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但林彪在打总体上被动的堡垒对战中,比其他红军指挥员多了一点创造性,搞了一个“短促突击”战法,在短时间里,取得了局部的主动性。林彪在搞“短促突击”战法时,黄永胜指挥的部队是主要担当者。黄永胜在实战中,把林彪的思路加以发挥,打了一些胜仗。但是,由于红军在总体上处于被动状态,“短促突击”也避免不了失败,最终,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还是失败了。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

军事生涯证明他是能征惯战的将领

长征一开始,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等重要战役中,承担主要作战任务。黄永胜时任红一军团第三团的团长。他作为林彪手下的虎将之一,出现在战役的紧要处。年仅25岁的他,指挥作战已经较为沉着、冷静,懂得了很多战术,也知道运用智慧打仗,指挥作战较为灵活机动,同时仍然保持敢打敢拼的风格。无论是在打先锋,还是做殿后;无论是打阻击战,还是打阵地战,都十分得力。承担了许多关键的作战任务。

湘江战役之后,黄永胜所率领的红一军团第三团,在行军中不仅没有垮掉,反而有一定的发展,在战事紧要处打了许多漂亮仗。全国解放后,黄永胜曾经回忆过他指挥的一些战斗,有的收入到《星火燎原》这部书中。正是由于黄永胜在苏区时和长征时屡立战功,中央曾授予他中华苏维埃红星奖章,得到这枚奖章,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是一种殊荣。

遵义会议后,林彪所率的红一军团改称为前敌司令部第一军团,黄永胜任团长的第三团,也称为前敌司令部第一军团第三团。后来,第一军团改称为第一纵队,黄永胜的第三团又称为第一纵队第三大队,黄永胜任大队长。此时,他已经成为一个能征惯战的红军将领。

红军两占遵义,黄永胜率部作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渡赤水,黄永胜率部作战机动灵活,勇敢顽强。渡乌江、逼贵阳、过金沙、战泸定,黄永胜均率领所部承担了重要作战任务,并且每次都完成得很好。林彪对黄永胜也更赏识了。林彪的军团指挥部经常随黄永胜的部队行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