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解密档案:美国为何没有
从巅峰到深谷:岳家军合
明孝宗为何被认为是屈指
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
明将祖大寿屡降屡叛 皇
朱德为何始终是我军无可
末代皇妃李玉琴苦等溥仪
为何中国人直到魏晋以后
解密:蒋介石父子为何数
图:周恩来保险柜为何有
最新热门    
 
粟裕为何先于林、彭成为抗美援朝司令员首选

时间:2009-11-5 10:51:09  来源::《无冕元帅》
“国难思良将”。粟裕再次被毛泽东点将,从原来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东南调往现在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东北,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这充分说明,粟裕卓越的大兵团作战指挥才能受到了相当器重。接着,毛泽东又派陈毅向粟裕当面传达,明确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作战指挥任务。

值得指出的是,1950年的攻台战役和抗美援朝,粟裕两次与萧劲光成为搭档,显示出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知人善任的卓越用人艺术。

萧劲光与粟裕可以说是老战友了,两人感情很好。1958年粟裕被军委扩大会议扣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帽子,遭到错误批判。当毛泽东向萧劲光征询对粟裕的看法时,萧劲光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毛泽东点头赞同。从而使粟裕免于被进一步打成敌我矛盾。1984年粟裕逝世后,萧劲光动情地说:“我与粟裕同志相识几十年了,我们每次相见都十分亲切,亲如手足”。早在红军时期的1933年2月,他们即在一个指挥部共事,粟裕任红 11军参谋长,萧劲光为该军政委。同年10月至11月,粟裕任红七军团参谋长,萧劲光为红七军团政委。此后,两人分开了。粟裕于1934年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随寻淮州离开中央苏区北上,而萧劲光则被“左”倾主义领导人抓了起来,再以后随同红军主力长征。粟裕主持攻台战役期间,“实际困难为过海”。1950年3月,粟裕与奉军委命令前来的海军司令萧劲光会商,两人再度合作共事,最终决定以三野全军50万人分一、二梯队攻台,其他野战军四个军为预备队。

萧劲光又是极受毛泽东信任的将领,两人交往很早。1920年8月,17岁的萧劲光与好友任弼时一起,在长沙船山中学参加了毛泽东任总干事的俄罗斯研究会,可说是毛泽东的学生。1925年,萧劲光首次见到时任国民党一大执委会委员的毛泽东。毛泽东鼓励他说,中国将面临一个大的社会变革,需要一大批同志为之奋斗,有志者必有大作为。此后,萧劲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6师中将军衔的党代表,参加了北伐战争。1932年12月,萧劲光在中央根据地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受王明路线打击,被解除了党内、军内职务,仅保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一职。他听说萧劲光即将到红5军团当政委,很是高兴,勉励他好好工作。1933年,萧劲光被博古等人打成“罗明路线在军队中的代表”,而这种路线实质就是毛泽东的路线。同年12月,军团长寻淮州、政委萧劲光率领的红7军团先后遭遇黎川失守、八角亭失利。“左”倾主义的领导人不去追究军事主官寻淮州的责任,却追究政委萧劲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萧劲光同毛泽东的关系不一般。他们抓住红七军团作战失利大做文章,将萧劲光撤职,并送军事法庭公开审判。结果萧劲光被开除党籍、军籍,判刑5年,且无上诉权。萧劲光在关押期间,毛泽东派妻子贺子珍前往探视。贺子珍向萧劲光转达了毛泽东的话,说黎川失守是“左”倾军事路线造成的,你应该撤退,做得对。这给了逆境中的萧劲光很大的安慰。有人主张枪毙萧劲光,遭到了毛泽东等人的坚决反对。毛泽东说:打击萧劲光是为了打击我,是杀鸡给猴看。萧劲光因此得以保住性命。遵义会议后,萧劲光成为一名“位高权重”的将领。抗战期间担任了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的兵员与出征前线的八路军115师、120 师、129师的人数不相上下,毛泽东还当着众人的面说:“有了劲光同志,我们都可以把脑袋放到枕头上了。”可见其信任程度之高。解放战争中,萧劲光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1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12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从职务上看,长时间内是司令员林彪的副手。解放后,萧劲光于1950年1月担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文革”期间的1967年,林彪的干将李作鹏策划打倒萧劲光,毛泽东将萧劲光召回北京,安慰他说:“你不要管那么多事,谁要夺权就让他夺去,你的任务是把身体养好,工作以后有你做的,有人要打倒你,其实是想打倒我。因为海军的批示都是我做的。”后来毛泽东多次力保萧劲光,说:“海军司令还是要萧劲光来当,萧劲光是终身司令!”毛泽东在“文革”中公开说“终身”不能打倒的,只有萧劲光一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