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1911年:皇帝消失后的中
1900年的北京影像:“没
回眸1938年:台儿庄大战
1939年康定建省:化边地
1903年《中俄密约》是怎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握
1918年诺奖得主:曾是一
日本天皇特使1940年在北
1949年黄金运台之后的去
1975年毛泽东为何要搞重
最新热门    
 
1991年:全国活跃10万倒蛋部队

时间:2010-1-28 12:36:33  来源:不详
,生意成了咱再算给你听。"我那半袋米进了他的大口袋后,他津津乐道说开了:你10斤大米换我20个鸡蛋,大米在市场上每斤卖0.8元,而我从乡下收20个鸡蛋才花3元,我这赚了二倍还拐弯呢。

既然鲜蛋买卖的双方都不亏,亏的是谁呢?当然是国家。据《经济日报》披露:沈阳市卖给居民1公斤玉米面,国家就补贴2角多。每年沈阳市供应居民8900多万公斤,财政补贴达1700多万元。这部分补贴经过兑换,就白白损失掉了。预计每年这部分流失达2000多万公斤。

技法之二:"家庭称呼"推而广之。细析"倒蛋部队"的战略战术,不难发现其内部分工精细,坐地设摊或走街串巷销售的均为姑娘、媳妇和老太太。众所周知,女性优于男姓的特点之一,就是嘴巧。这可正是经商获胜的法宝。

"大姐买鸡蛋吧!""大哥这鸡蛋挺新鲜的。"……这些过去只限于家庭亲属内部的称呼,今天开始成为"倒蛋女"们推销鲜蛋时的口头语。

当你路过鲜蛋摊或碰上串巷的卖蛋人,无论有无购物欲望,摊主小贩都会根据你的年龄性别,从"大哥""大姐""大姨""大叔"等称谓词汇堆里,挑选出你最喜欢听的一个,掺和着许多甜言蜜语塞进你的耳朵。因此,一些想买又不想买的生意,在这种亲热中成交。

据心理学家分析:人们心理容易接受那些尊敬亲近自己的语言,与此同时,本能的防备心理会削弱。

技法之三:换取旧衣裤的价值。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的普及,许多家庭的旧衣裤成了欲穿不能、弃之可惜的累赘。"倒蛋部队"自然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累赘的价值。

肖老头,湖北保康大山区的农民,50多岁,说他60多岁不过分。山里人的特征,老相耐劳。每日清晨他从山里把鸡蛋送进城,傍晚再把从城里换得的旧衣裤带进山,他十分自豪地说,山民们都称他是福爷。

这几年,不少城里人的旧衣裤都让肖老头包下了。要说旧,其实都是八成新。30多元的上衣只洗过几水,若能从肖老头那儿换上10个鸡蛋,也就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了。一日,有位干部将妻子嫌过时了的几件衣服换给了肖老头,并趁机探起了他的生意经:"这旧衣物好销么?""瞧你说的,我们山里人比不上你们城里人,这些衣服俏着呢。"肖老头乐滋滋的,"我们山里有的只是鸡蛋,你的一条的卡上衣换我10个鸡蛋,我再换给乡亲就得50个了。实际城里人明知换蛋太亏了,可放着旧衣裤没用还占地方,倒不如饱口福了事。你说呢?"

最后,肖老头道出了苦衷:"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倒蛋"人摸到了这个门道,旧衣裤一天比一天少了哦。"

技法之四:打"季节差"。囤积居奇是旧商人积存短缺货物卖高价的一种生意手段。今日的鲜蛋本不是短缺之物,由于鸡下蛋有淡季与旺季之别,鲜蛋市场的价格也就随季节波动。据市场观测表明,我们中原地区鲜蛋市场冬季比春季价格高一倍以上。

"倒蛋部队"自然盯准了"季节差"。春季,是鸡鸭产蛋的旺季,他们就低价大量收购鲜蛋,旺季一过,随行就市出售。这一举动的积极意义在于:平衡了市场四季的鲜蛋供应。然而,由于他们保鲜手段的落后、储存条件的简陋,以致出售的鸡蛋变质。某报曾刊登这样一起悲剧:一位新婚的男子下班回家的途中被几位"倒蛋"拦住,她们甜言蜜语地把剩下的鸡蛋便宜地卖给了他。这位男子满以为会受到妻子的表扬,谁知,鸡蛋做熟以后,不仅没香味反而呈淡蓝色。妻子大呼上当:这是石灰水泡了的蛋。石灰水泡蛋,是商贩们保存蛋的一种方法。由于鸡蛋在碱水中浸泡过度,根本无法食用。妻子埋怨丈夫把钱往水里扔,丈夫则认为妻子不知好意。双方大吵一通后,次日在街道办事处协议拜拜了。

许多家庭主妇抱怨:现在上市场买蛋担心吊胆,臭蛋、冻蛋、石灰蛋啥蛋都有,太坑人了。

留在轨迹上的思索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市场、活跃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必须依靠法规、政策加强管理。

思索之一:鲜蛋市场方兴未艾。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有哪位农民和居民敢说离得了集贸市场呢?常听到人们议论"可以十日不到商店,不可一日不进市场"。

谈及集贸市场,人们习惯把鲜蛋与猪肉、蔬菜、家禽、鱼并列为五大市场主角。

产收运销一条龙的"倒蛋部队",不仅保证了各地农贸市场的鲜蛋供应,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据《人民日报》报道,粤西新兴县山区勒竹镇有七八百户农民加入了养鸡行列,当地流传:若比富,莫过养鸡户。养鸡户年人均收入达4100元,许多农民靠养鸡下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集贸市场出售的蔬菜、鲜蛋、猪肉不仅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政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