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揭秘:央视女主播海霞与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葛  涛照相与清末民初上
杨国安社会动荡与清代湖
黄长义人口压力与清中叶
密云行宫与清王朝对白龙
元明《宫词》与清《竹枝
葡萄牙强占澳门与清政府
葡萄牙强占澳门与清政府
最新热门    
 
陶模与清末新政

时间:2007-3-9 16:36:26  来源:不详
1901年5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张之洞存各处来电第47函,转引自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载《历史研究》2002年第2期。)同意吸收陶模等人的意见。 

就科举改革办法和程序而论,张之洞、陶模、袁世凯的主张相去甚远,《劝学篇》只是要求改变科举的内容,即废八股改试策论,并无废除科举之意;袁世凯的《遵旨敬抒管见上备甄择折》,虽然提出增设实科,逐渐减少“各省岁科乡会各试取中之额”的“量为变通”之策,即以旧科递减和实科递增作为过渡,由渐变而至终停,(注:廖一中等整理《袁世凯奏议》中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71、277页。)但与陶模的上策仍有不小的距离。只有陶模的主张有些理想化,清廷不可能采取立停科举的做法。张、刘两人反复斟酌,最后折中了陶、袁两折和张謇等人的意见,提出停罢武科,酌改文科,分科减额, “十年三科之后,旧额减尽,生员、举人、进士皆出于学堂”的方案(注:《变通*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张之洞全集》第2册,第1393-1406页。),实际上认可了陶模科举与学堂终归一途的思路。 

地方督抚的折稿连续入奏,清廷均未议复,1901年8月反而出现了准备增加科举名额的传闻。果真如此,则不但减额之议未见采纳,还有与科举改革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陶模惊愕之余,对朝廷改革的诚意产生了怀疑,立即函告张之洞:“政府既言广额科举,即无意更张,一切法皆难变”。张之洞认为:“广额尚无碍,但使朝廷肯照江、楚会奏,拨科举额为学堂额,分科递减,准将学堂所取之士作为举人、生员,则中额学额既多,分拨之额亦必多,是所广之额,乃旧科举与新学堂共之者也。十年以后,原额、广额全归学堂矣。”他还劝解陶模和刘坤一:“此时广额未见明文,无从争阻。或者政府有意开学堂,拨中额而又虑旧日八股秀才、童生出路较隘,故以广额调停之,亦未可定。总须俟准开学堂分拨旧额之旨既下,方可相机陈奏。如学堂人才实多,届时未尝不可奏请多拨数名。凡事入门最难,入门以后再图进步较易。此时似不宜操之过急,致顽固者忧惧护持。如两公与政府通信、通电时,能力劝设学堂,拨旧额,即大有裨益也。”(注:《致江宁刘制台、广州陶制台》,1901年8月22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