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 新政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最新热门    
 
清末新政三败因

时间:2007-3-9 16:37:07  来源:不详

2003第四期《山东社会科学》蒋秀丽的文章就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分析说,先是坚持君主专制与皇族集权延误了新政破旧布新的时机。 

清末新政所带来思想上的嬗变和新的阶层的形成,必然要求将变革引向更加深入的轨道。但是,新的阶层并不满足于*改革的一纸空文。它所要求的是实实在在的参政权。统治集团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对*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造,是其*改革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政局能否稳定的基本因素。统治集团只有放弃一部分权力给这些新的阶层,扩大统治基础,才能维持其统治。 

专制是覆亡政府的导火线。清末新政期间清廷极端的专制与皇族集权阻断了新政的实质性进展,也延误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由于清廷拒绝通过参政权扩大的途径将新兴阶层吸收到政权中来,其权威的合法性也就失去了理论的依据和阶级基础。当清廷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并宣布缩短立宪期限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 

其次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削弱了中央政权领导力。 

一个近代国家的*体制既保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又必须有适当的地方自主权,而实行君主立宪就可能达到这双重目的。新政期间,尤其是预备立宪本来给清廷调整几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分权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思路没有随*改革的时势而调整,慈禧和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年轻的满族亲贵们却只是借改革削减地方权力,一味集权中央,借机加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