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谭嗣同就义 老百姓为何
谭嗣同 合同志以讲明心
谭嗣同认识论思想中的矛
百年谭嗣同研究的回顾与
《满江红》读《谭嗣同全
谭嗣同
最新热门    
 
谭嗣同民权观新探

时间:2007-3-9 16:43:23  来源:不详
可能使他产生公民的观念(尽管他有“公”的观念),他对权力结构关系的理解始终没有走出君(臣)民这一不对称的关系网中。因而,他的视线始终停留在如何协调这种不均衡的权力关系上。而要切实地调整现实的失衡的权力场,首先在于*权力场所已有的失望的状况,寻找出这种偏差的表象和根源;其次是针对已有的诊断分析,开出救治世道衰微的良方。在谭氏看来,君(臣)民的关系失衡的表象就在于“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页248 ),其源在于大盗之秦政与乱道之荀学,实质上是不平等之封建制度使然。由是之故,就应弃绝秦政与改造现实之学术。前者要求他对君的起源、地位与职责进行重新界定,相应地也就更新了民的观念,凸显了民的地位,进而改善君民关系,但是,他在最后一阶段,却避而不谈;后者使他以为变学术而复于三代之学(页217)。要真正改善君民关系, 在谭氏看来,就是要使君民相通,天下之治“道一而风同”,或者说施行仁义王道之政,假若王道难行,假以霸道;而要对学术进行拨乱反正,就应清除荀学倡行之影响,根本之举就是要在原始儒家中寻求变革学术之活力,因而谭氏自然转向在儒家思想中汲取新的营养即妄图成功地改造“仁”这种回归的思路上。综合这两方面的思考,谭氏最终希望复圣人(孔教)之道,因为在他的眼中,“绝大素王之学术,开于孔子”,“吾圣教之精微博大,为古今中外所不能越;又以见彼此不谋而合者,乃地球之公理,教主之公学问,必大通其隔阂”(页399)。 谭氏的此种内圣外王的普世情结,使他不可能象西方自由主义者那样在现实的*操作时对于个体(公民或市民)与国家、个体与个体这两对关系进行对等界定。因而,他就不可能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进行清醒地界定,即便他的思想中萌发了“利权”与“权力”意识,“使人存政举,利权尽操之自我”(页216 ), “有学斯有会, 会大而天下权力归焉”(页274)。谭氏的此种“利权”,实际上是指一种国家利益, 主要针对当时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每逢换约之年,渐改订约章中之大有损者,援万国公法”(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