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独立评论》是怎样从“
关于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点
回眸:毛泽东善于“打比
1980年中美关于台湾问题
回眸:蒲松龄墓“文革”
黑瞎子岛:“中华雄鸡鸡
关于陈独秀“教授嫖娼案
蒋纬国口述:我来解答关
最新热门    
 
关于 中西汇通 的义理和机制

时间:2007-3-9 17:10:23  来源:不详
要性。毕业生中掌握三、四门外语的人不少。除了前面说的留校任教的几位老师之外,还可举出何炳棣、李定一、何兆武、陈庆华、丁名楠、齐世荣、殷叙彝等这样几个名字。他们在史学上的成就,用不着我来介绍。总之,我认为,对清华历史系的“学风”,不谈则已,要谈,必须先从“重视外语”这四个字着手。

下面转入正题,谈谈我对清华历史系早年学风的认识。

学风的灵魂是学术思想,而学术思想则是一种有“体”有“用”,由“价值”和“功能”两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其中,价值是“核心”,功能则是一套“有机构成”。清华历史系的学术思想,据我所知,功能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是“多种语言”(multi—language)。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各位老师的学术论文中。陈寅恪先生的文章自不用说。邵循正先生的文章,如:发表在《清华学报》上的《(元史)、刺失得丁{集史。蒙古帝室世系)所记世祖后妃考》、《刺失得丁(集史。忽必烈汗纪)译释》、《有明初叶与帖木儿帝国之关系》以及《语言与历史》等,大量应用波斯文和英、法、德、俄等语,是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这些文章都已收集在张寄谦先生所编《邵循正历史论文集》中,读者可参阅)。此外,孙毓棠、周一良、吴晗、丁则艮等各位老师也都各有他们自己的代表作,这里不一一介绍。在“多种语言”上面的一层是“多种档案”(multi—archive,或“多种文献”)。很清楚,不掌握多种语言,就没有“多种档案”或“多种文献”之可言。而档案”或“文献”则是治史的“命根子”,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再往上一层便是“多门学科”(multi—discip1ine)。谁都知道在充分掌握史料之后,史学研究的关键问题是怎样从史料中把问题的头绪清理出来。

“清理头绪”这件事,绝不是一两门学科知识所能奏效,必须多门学科知识互相配合。这样就在研究者面前提出必须具备多种学科知识的问题。在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