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松本楼:孙中山与日本友
最新热门    
 
研究孙中山的一篇重要文献

时间:2007-3-9 17:41:41  来源:不详
>

 

  中国数千年的传统社会可以概括为“家天下”,这也是许多倡议革命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一般论者所言“家天下”多指君主专制政体,多指君主世袭制;殊不知,世袭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家族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君主世袭只是“家天下”的表层现象,家族林立而构成社会基础才是“家天下”的实质内蕴。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孙中山《〈詹氏宗谱〉序》通过中西“为政”之别、“为家”之异的对比,把握住了中国“家天下”的实质,“吾国家天下数千年,群之事不备于有司,家教而族约以为一”。家族既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细胞,那么,改造家族使其符合革命的理念自然是革命最佳的手段之一。因为“今欲……异昔之人相食,则必先使之各去敌意而互谋亲爱。是故积民族之亲,则一人类之非敌也;积家族之亲,则一国一民族之非敌也”;“姑以亲亲之事为之嚆矢”,则“其进而革民族相食之陋也将惟是,其益进而树天下一家之基也将亦惟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对家族因势利导,由“姑以亲亲之事为之嚆矢”,进而实现大同理想,这是孙中山《〈詹氏宗谱〉序》一文的基本思想,也是该文作为研究孙中山*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的价值之所在。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乘,史、志、谱牒构成中国传统史迹文化的三个基本层面,延绵千古而不断。史志以知始终,见盛衰,垂教化为功用,作为中国传统史迹文化最基本层面的谱牒其功用也与史志相仿,以知始末,别源流,垂教化为己任,只不过它所记载的是每个家族的历史,其教化作用也只限于各自家族而已。然而,一个又一个家族的相处共振便构成了社会。因此,说谱牒学是维护中国传统社会,“能范围其民而不涣者也”的有力的工具也不算过份。一切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他们能化腐朽为神奇。孙中山以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的认识为基础,主张通过谱牒之修实现家族“不独亲其亲、子其子”,并将此“极治”进而升华推广到民族、人类,使之“不更为敌”,从而“树天下一家之基”,实现大同理想。这是谱牒学上的创意之见。这样一来,修谱不再是单纯维系宗族的狭隘之举,不再是维护封建宗法的手段,而是实现革命的一种方法。谱牒学也由此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