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金山在杜月笙的“掩护”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最新热门    
 
孙中山在临时政府时期的斗争

时间:2007-3-9 17:42:37  来源:不详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孙中山归国途经香港,胡汉民、廖仲恺等乘兵舰到香港迎接。他与胡、廖等人曾对当时的国内形势与应采取的方针,从晨至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胡汉民认为清朝政府已人心尽去,所依赖的不过袁世凯的数万兵力。袁世凯“实叵测,持两端”,不可信。他主张孙中山先到广州,以广东为根据地,整训军队,然后举兵北伐。理由是沪、鄂两地军政府之间有分歧,且各自内部纠纷甚多,孙中山如去沪、宁,必被推戴为大总统,但无兵可用,且号令难行,将无所作为。袁世凯虽有北洋军数万,但如向革命进攻,“两三月内,未能摧破东南,而吾军已济”,然后可以“实力廓清强敌,乃真成南北统一之局”。孙中山不同意胡汉民要他留在广州的建议,坚持前往沪、宁,主持内外大计。他说:“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不以身当其冲,而退就粤中,以修战备,此为避难就易,四方同志正引领属望,至此其谓我何?”“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我若不至沪、宁,则此一切对内对外大计,决非他人所能任,子宜从我即行。”(《胡汉民自传》,五四页)在孙中山的坚持下,胡汉民放弃了原来的主张,委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并让廖仲恺返广州布置一切,然后跟随孙中山同船赴沪。行前,孙中山对于组织中央政府流露出过于乐观的情绪,说:“现在各国政府士大夫,均望文速归,组织中央政府。此事一成,财政外交皆有头绪。此外问题,亦因之迎刃而解。”(《总理全书》《函札》上册,二八四页)可是,即将来临的现实,却完全不是孙中山所期望的。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孙中山在经历了十六年的海外生活和艰苦斗争之后,回到上海。在他到达前,许多报纸都宣传他带有大批款项并购买了军舰回国。因此,甫经上岸,许多记者都纷纷询问他:“您这次带了多少钱来?”孙中山回答说:“予不名一文也,所带者革命之精神耳!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

  孙中山的海外归来,使资产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