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

时间:2007-3-9 17:44:39  来源:不详
告重建,正式从同盟会中分离出来。在如何评价原光复会成员在同盟会中的分裂行为和同盟会与光复会的关系方面,学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较早的观点认为,“光复会是一个地主士绅领导的反满的革命组织”,它和同盟会虽然在“反清斗争的大前提下”,有过并肩作战的历史,但由于“两党宗旨除民族主义之外,其他都不相同”,所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们便不能继续合作了。二者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和光复会的“一民主义”之争(注:林增平等主编:《辛亥革命史研究备要》,第227页。)。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渐有学者开始提出不同意见。徐和雍认为,同盟会分裂和光复会重建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原光复会成员的地域观念“助长了宗派情绪”,导致“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恶性膨胀”;而光复会之所以能重建,“又与它在江、浙、皖,特别在浙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它的基层组织依然存在有关”(注:徐和雍前引文。)。杨天石、王学庄则著文指出,将同盟会的分裂归咎于地域性宗派之争或同盟会的三民主义与光复会的“一民主义”之争的解释,“都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他们认为,“同盟会的分裂是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是一系列*、思想、策略和人事纠纷发展的结果。既有其时代原因,也有其社会原因”。“同盟会的分裂源于思想分歧,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思想分歧逐渐被掩盖起来,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行会主义和山头主义逐渐上升,旧的感情上的裂痕和新的摩擦、猜忌、怨憎结合在一起,引发出新的攻击。终于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们还特别指出当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对同盟会成员的不良影响(注:杨天石、王学庄:《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也有人认为,光复会与同盟会的分裂“是由于光复会个别领导人在某些问题上与孙中山等的意见分歧而进行激烈的指责造成的”(注:戴学稷、徐如前引文。)对造成同盟会分裂负有直接责任的陶成章、章太炎等人,学术界历来较为关注。有关评价也不尽相同。例如关于陶成章,有人说他是当时革命派中“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村小生产者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道出了小生产者的心声,他的斗争策略也是小生产者分散的生产和生活习性的一种反映。他是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革命的;他同样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上和同盟会搞磨擦、闹矛盾。随着革命运动的胜利发展,他和同盟会的相一致的东西越来越少,矛盾也就越来越大,虽然有孙中山的极力调解,也毫无结果,致使陶成章自己成了这种矛盾的牺牲品”(注:何泽福:《陶成章与同盟会》,〔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也有人认为,陶成章虽然“囿于宗派主义观念和思想上的偏狭、片面,以不应有的派别活动干扰和影响了同盟会的团结,扩大了光复会与同盟会之间的裂痕”。但他并“没有背离同盟会的纲领,他与孙中山的矛盾,仍然是革命队伍内部的矛盾,而且造成矛盾的责任也不应由他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