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红岩特工 潜伏“中统”
六十年前的今天 中国人
忆三十年前我经历的山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忆三十年来内地与香港体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改革开放三十年:邓小平
批判斯大林:苏共二十大
三十年来 :日本对中国
史海回眸:回顾二十世纪
最新热门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究综述

时间:2007-3-9 17:48:09  来源:不详
和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体系揉合在一起“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注:黄逸峰、姜铎:《重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79年第2期。)罗耀九、吴忠民等人亦持此说。第二种意见认为它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持此说者以季云飞和陈旭麓为代表。季云飞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考察认为:“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半个多世纪中,没有比‘中体西用’更进步的思想来代替它的历史地位”。因此,“它是发展变化着的革新进取思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注:季云飞:《清末“中体西用”思想新议》,《求索》,1991年第3期。)陈旭麓也指出:“在当时,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注:陈旭麓:《论“中体西用”》,《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第三种意见认为它是一种由积极走向消极反动的社会思潮。持此说者以丁伟志、何继龄为代表。丁伟志认为,“中体西用”在洋务运动时期,“对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的是积极作用。不过,随着国家危机的日益加深,随着人们对于中国贫弱症结所在认识的加深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富强成因认识的加深,‘中体西用’这种论式的局限性便日益显露出来。”(注:丁伟志:《“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何继龄则将“中体西用”放在中法战争的前后时期进行考察认为:前期“它在冲破顽固保守思想的禁锢,提倡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斗争中,起着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后期“特别是1894年中日战争以后”,“它逐渐丧失其历史进步意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继续近代化的思想障碍。”(注:何继龄:《再论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江汉论坛》,1996年第2期。)皮明庥、李时岳、胡滨亦持此种说法。

二、关于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这是史学界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主要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