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晚清学子赶考凑路费 沿
萧三在苏联的一段经历
为何晚清反教豪强率400
阿垅:一段“引文”引发
周恩来和世界影坛巨星卓
一段往事:萧军和丁玲在
我一段难忘的从政经历
丁玲晚年与沈醉的一段不
揭秘:“汪辜会谈”一段
被欧洲上流社会追捧的晚
最新热门    
 
一段晚清历史的辉煌、遗忘与发掘、探索

时间:2007-3-10 9:03:16  来源:不详
学堂派出的留欧船政学生。 

以上便是1887年海外游历使派遣前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概况和背景。总的特点是步履蹒跚,行为被动,甚至常带屈辱色彩,对外国调查研究也不够深入。 

那么1887年清政府派遣海外游历使之举又是怎样一次盛举,打破了那些历史纪录呢? 

其一,清政府破天荒第一次为中央各部保举出国的几十名官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选拔考试。这次考试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科举考试,只考外交与洋务方面论文,笔试后又经总理衙门大臣面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圈定12名海外游历使,可谓是清代历史上选拔出洋官员的一次创举。 

1887年清政府派遣海外游历使之举实缘起于1885年1月(光绪十年十二月)御史谢祖源的一份奏折《时局多艰,请广收奇杰之士游历外洋》。他在奏折中对同治以来派遣出使人员的状况提出批评,认为以往的出使人员特别是使馆各级外交官真正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不多,传统文化修养不足,素质太差,而且出国后耳濡目染易被“洋化”,不堪担当出使重任。因此他主张要选拔科举正途出身的翰林院、詹事府、六部的士大夫出国游历,从中培养出使人才。谢祖源建议:“今翰詹部属中,不无抱负非常者,可否令出使大臣,每国酌带二员,给以护照,俾资游历。一年后许其更替,愿留者听。其才识出众者,由出使大臣密保,即备他日使臣之迭,亦可多数员熟悉洋务之人。”[1]它实际上是代表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士功名的所谓正途出身,而又未被重用的翰林院及六部中下级官员说话,争取出洋游历和充当使臣的机会。 

谢祖源的奏折获得了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及周围亲贵大臣的赞同。光绪皇帝便谕令总理衙门议奏。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