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912年长江大水 孙中山
沧海变桑田:长江中游古
宋代长江下游圩区的自然
新中国海军第一次扫雷作
《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
任  放明清长江中游地区
近代长江中游家族财产习
清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长江会
中国海军血战长江 黄埔
最新热门    
 
长江下游城市近代化的轨迹

时间:2007-3-10 10:32:37  来源:不详

  还要考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首先是资产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镇江、常州都因地理条件的改变而衰落,可是,后来常州的近代工业却迅速发展,镇江却一蹶不振。原因何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起了决定性作用。

  20世纪30年代初,国内棉纺织业面临危机,而地理条件远不如无锡、南通的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却成为一颗明星创造了奇迹,带动了常州城市的发展。1930年刘国钧集资50万元,盘下了大伦布厂,改组为大成,当年就获利10万左右。从1930年到1937年,七年中股本红利及职工分红共支100万元;大成拥有的设备。纱锭从1万增加到9万枚,布机从260增加到3000台,漂染设备从零发展到5000匹布(“大成公司沿革”,见《常州纺织史料》第11辑。)。在纺织工业整体萧条及常州地理环境不佳的不利条件下,大成公司如此引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经营人员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总经理刘国钧认为一个工厂要靠多出货色、出好货色、出比别人便宜的货色,才能发达;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第一流的技术,第一流的管理,关键则在有人才。他出任总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