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文韬武略:康熙重用降将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对清代前期政府作用的几
张研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
郭双林  龙国存 国民 与
施琅对清朝统一台湾的贡
从施琅统一台湾看古代 
关于施琅复出前夕的若干
对清代边疆开发史中几个
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
最新热门    
 
施琅对清朝统一台湾的贡献

时间:2007-3-10 10:48:43  来源:不详
>康熙七年(1668年),在《尽陈所见疏》中,他再次重申:“心切父弟之仇,故靡刻不以灭贼为念。”[37]

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琅受命复任福建水师提督,率师东征,仍念念不忘报仇雪恨。他坦言:“臣蒙特简,征剿海贼。受命之初,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38] 但是,他“审量贼中情形”,清醒地认识到能否圆满完成皇帝旨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关键是“要当服其心”。如果为报私仇而肆行剿杀,必将激起郑氏军民的强烈反抗,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他决心以战逼和,在平定台湾的过程中,“不敢因私仇而致多伤生命”。[39]

清军攻占澎湖后,有人向施琅进言:“公与郑氏三世仇,今郑氏釜中鱼、笼中鸟也,何不急扑灭之以雪前冤?”他慨然答道:“吾此行上为国,下为民耳。若其衔璧来归,当即赦之,毋苦我父老子弟幸矣,何私之与有?!”[40] 因此,他没有立即向台湾进兵,而是稳定人心,严令全军秋毫勿犯,晓谕澎湖居民“各宜安意生业,耕渔是事”,免除三年赋税差役。与此同时,他一面派人为投降的郑氏官兵治伤,一面向郑氏的亲信人员郑重宣布:“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不特台湾人不杀,即郑家肯降,吾亦不杀。今日之事,君事也,吾敢报私怨乎?”[41] 并折箭为誓,厚赏其人。对刘国轩的亲信,施琅也予以优待,并表示只要刘国轩肯降,“吾必保奏而封之公侯。前此,各为其主,忠臣也,彼固无罪。”[42] 他还对被俘官兵予以口粮,放其归台。这些官兵到台后,辗转相告。闻者 “莫不解体归心,唯恐王师不早来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