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史上的宫女起义:皇
黄长义人口压力与清中叶
郭松义清代粮食市场和商
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
民族主义双刃剑下的血腥
孙正义一个沉迷于因特网
最新热门    
 
郭松义论清代的人口流动和婚姻地域圈的关系

时间:2007-3-10 10:52:32  来源:不详
多的地方,他们的通婚变化就要曲折缓慢得多。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土客双方在思想习惯等方面交汇融合的过程,而且最后可能成为既非全是土著区的原貌,亦与客民祖居地有所区别的一种混合型习俗,特别是有些来自多个地区组成的居民区,其风俗更显出多样化的趋向。此外,客民们本身经济、*力量的大小,与在客地能否顺利择偶婚配,也有重要的关系。多财有力者并不困难,可对于贫苦大众、尤其是单个零星户,难度却要大多了。客民中出现的许多质量不高的婚姻,相当部分就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清代的人口流动,还促进了客籍地与原居地之间的婚姻联系。有的客民在新居地生活有了头绪,便回祖籍娶妻,或把留家的眷属接到客地。也有的把客地生下的子女送回老家,在那里找对象、结连理。据有的学者统计,康熙、乾隆以后,随着大陆移民在成婚立业的日益普遍,又有许多在台湾出生的女子被嫁回大陆。在所查阅的福建70余部族谱中,有11部记录了这种婚姻,人数达到83人。[34]
清代的人口流动,对促进各民族间的婚姻,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形成,我国少数民族大都集中在边疆山区,而清代移窄就宽的移民活动,亦多流向那里,从而使各民族间交往大大增加了,结婚联亲的事自然无法避免。关于这一点,很多资料都有记载,因不想多占篇幅,不一一列举。在《大清会典事例》和《大清律例》等有关条例中,载有不准蒙汉、苗汉联姻,在台湾禁止汉人娶番妇,这本身就告诉人们,他们之间的通婚已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引起了统治者的警觉,感到需要防范了。由于条规违反历史潮流,最后不是被迫松禁,或名虽禁而实不止,联姻的人数和联姻地域仍在扩展。
在清代,随着向国外移民的增多,又出现了涉及地域更广的跨国婚姻。福建永春县《桃源潘氏族谱》记录该族族人,自雍正年间起便有人移居外洋,到清末止,先后有802人辗转于南洋,即今东南亚各国。按时期分:清初期外出85人,中期298人,后期419人,愈到后来出去愈多。明确记载在国外娶妻的起于19世纪,她们的国籍包括今菲列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永春《桃源潘氏族谱》中反映的跨国婚姻,在闽粤侨乡发现的还有很多,他们中有的也明确写进了族谱。光绪《慈溪县志》言:浙江宁波人善于经商,商旅遍天下,日本、南洋以致西洋国家,都有其足迹和铺号,其中亦不乏在当地“娶妇长子孙者”。看来跨国婚姻远不限于闽广。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