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金观涛儒家文化的深层结
谢春涛党的八大--执政
国际法传入中国的历程—
最新热门    
 
葛 涛照相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生活

时间:2007-3-10 10:54:03  来源:不详
    虽然肖像画作为一种实用工具的地位日益被照相所取代,但是它本身也在进步。清末,油画等西洋画派传到了上海,为传统的肖像画注入了新的内容。肖像画与照相之间的关系逐渐地得以固定,从竞争对手演变为具有互补性质的关系。上海恒兴照相馆在照相放大技术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兼营油画肖像业务,根据拍摄的照片绘制大幅人物肖像。

    著名漫画家、作家丰子恺在1934年撰写的散文《学画回忆》中描述了童年时在家乡学习绘画的经历,这位日后的漫画大师在学画伊始就是从肖像画入手,并且与照相也有关系,他写道:

    我向二姐丈请教了些画法,借了些画具,又借了一包照片来,作为练习的范本。因为那时我们家乡地方没有照相馆,我家里没有可用玻璃格子放大的四寸半身照片。回家以后,我每天一放学就埋头在擦笔照相画中。这是为了老妈子的要求而“抱佛脚”的;可是她没有照相,只有一个人。我的玻璃格子不能罩到他的脸上去,没有办法给她画像。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大姐在我借来的一包样本中选出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巴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子了”。我依计而行,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像的肖像画,外加在擦笔画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色的肌肉,翠兰色的上衣,花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的珠耳环。老妈子看见珠耳环,心花盛开,即使完全不像,也说“像”了。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画容像。活着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我十七岁出外求学,年假、署假回家时还常常接受这种义务生意。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到现在,在故乡的几位老伯伯和老太太之间,我的擦笔肖像画家的名誉依旧健在;不过他们大都以为我近来“不肯”画了,不再来请教我。前年还有一位老太太把她的新死了的丈夫的四寸照片寄到我上海的寓所来,哀求地托我写照。此道我久已生疏,早已没有画具,况且又没有时间和兴味。但无法对她说明,就把照片送到照相馆里,托他们放大为二十四寸的,寄了去。后遂无问津者。(注:丰子恺:《学画回忆》,《丰子恺散文精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82页。)

    作为一位画家,丰子恺先生对这段早年学画经历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