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清末肃亲王善耆与川岛浪
英雄美人:清末状元外交
清末革命军与清军战斗老
中国第一个红十字会的来
百年前的中国:美地理杂
清末震动山东的大案:潍
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
清晰地再现清末民初的风
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清末商会与辛亥革命
最新热门    
 
清末民初回族兴业扶贫概述

时间:2007-3-10 10:55:39  来源:不详

  每当人们论述“实业”时,必定要同时提及“教育”;每当人们提及“教育”时,必定要论述到它对于“实业”之补助作用。因此, 当1909年(至少是)穆子光、丁宝臣等拟在牛街创办织布厂时,都将读书学文与做工结合在一起。这一点,尤其在那普慈工厂由回教俱进会接办后,更有突出的表现,请看下列一则消息:   

  牛街普慈织布工厂,拟于阴历正月开工后,每晚加添国文、习字、算学、经文四堂功课,聘请关天生(亦称天僧)、闪资民、杨璇甫、张斌臣、李云亭(宗庆)诸君,为义务教员,并承马锦门(即马龙标——笔者注)先生,捐助大洋十元,以备添置笔墨书籍、算盘纸张之用。(1914年1月22日《爱国白话报》)   

  应当这样说,早在90多年前,我们回族的先贤们,或许不会如我们今天的人们那样,讲出一番深刻的理论,去阐述教育与实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大道理,但他们却在自身的经历与实践中,至少知道了只赚钱,不念书,只知傻干活,不知道提高文化素质是不行的。就这一点来说,清末民初回族兴业扶贫事业的兴起与发展,就不仅是令我们作为回族人感到自豪,同时也应受到启示,并在今天的回族经济生活中,予以效法。   

  第二,清末民初回族兴业扶贫活动,显示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自救的特点,不等,不靠,也不向外边伸手。   

  必须实事求是地说,当本世纪初,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后的国民政府初建时期,回族社会所表现的“一穷二白”的状况,也曾引起有关政府部门,或某些开明官员的注意,但他们也仅仅是以开办“粥厂”的形式,予以救济,据笔者大致统计,那一段时期,北京地区如“牛街”、“教子胡同”、“朝阳门南中街”,以及京西、北等回族聚居区,都建有“清真粥厂”。一位记者曾这样描述了“朝阳门外”那座清真粥厂舍粥的情景:   

  日昨朔风刺骨,雪片纷纷。记者早起,信步走至朝阳门外,将一下桥头儿,只见成群打伙,扶老携幼,怀孩抱锅,哭哭啼啼,神头鬼脸,可筒儿向南直跑,猛孤丁吓了记者一愣,忙将心神定住,才想起来了,这些难民,原来是上南中街礼拜寺打粥的。   

  记者不知不觉的,也随在大众丛中,跑到粥厂,将往里一挤,只听叭叱一声,有一个大汉愣打了记者一拳。记者将要跟他理论,由后头来了好些难民,将记者挤了一歪,那个大汉跟着将记者推出门外,大声向记者嚷道:   

  “你坐汽车来的呀,我们这不舍番菜!这也不是正金银行,不发月例儿!”   

  记者忙道:“阁下别嚷,我不是打粥的。”   

  大汉道:“喝,真有你的,吞没粮食,还要吃粥;碓房搬来,斗(谐音“都”,北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