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_login}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
郝晏荣近代化与近代中国
清代社会结构中绅士阶层
试析台湾各阶层对马关签
近代化与近代中国知识阶
近代化与近代中国知识阶
孙中山国民革命纲领的实
官员阶层是封建思想的主
我国古代社会阶层的名称
官僚特权阶层苏联解体的
最新热门    
 
商贾阶层实业救国:短暂的黄金时代(图)

时间:2010-1-1 12:35:47  来源:深圳商报
病魔缠身,抑郁而终。

    从标准的文人士大夫,到振兴民族经济的实业巨子;从专制政权的策士谋臣,到追求宪政民主的改革先驱;从坐而论道的思想者,到现代社会文明的实践者、开拓者;从传统书院的掌教,到西式学校的创办人……张謇用自己的一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日常生活中,他当然经历过迷茫、体验过痛苦、感到过失望、产生过悲愤……同时,他也肯定享受过快乐!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以民族兴亡为己任,以改造社会为人生目标的理想主义者来说,大概已经把个人的快乐与否置之度外了。

    中国第二代企业家翘楚卢作孚:

    推广教育以开民智,振兴实业以苏民困


    实业家张謇的时代过去了,实业家卢作孚的时代来临了。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的那数十年间,中国的读书人前仆后继,自觉地走上了向现代知识分子过渡的艰难里程。关于卢作孚,著名学者张鸣曾经作过这样的介绍:

    跟张謇相比,卢作孚只能算是中国企业家的第二代,不过,他却是第二代中的翘楚。

    卢作孚是重庆合川人,青年时代投身国民革命。1910年,他刚刚17岁便参加同盟会,参加四川保路运动。1913年第二次革命失败后,离开成都去上海。翌年,结识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黄赞赏其学识和抱负,称他为“一个自学成功的人”,主动出面介绍他去商务印书馆当编辑。但他执意要回成都,决心做一个改造中国的鼓动者、实践者。

     1915年起,他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记者、编辑和主笔,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讴歌“五四”运动,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泸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成员王德熙、恽代英、肖楚女等出任教职,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因军阀混战,中途夭折。1924年,到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等文化场所。然而红火一时,又蹈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他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

    从此,“推广教育以开民智,振兴实业以苏民困”成为卢作孚身体力行的社会改革之道。1925年秋,他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他实业。和张謇的“大生”纱厂一样,“民生”实业这个公司的名字,就包含了振兴民族经济的理想。

    卢作孚以8000元资本、一艘浅水铁壳小船(民生轮)起家,于1926年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他们除了总揽岸上事务外,竭尽全力改善经营管理,卢作孚本人亲自上船接待旅客,并提出“一切为了顾客”的口号,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好评,班班客满,第一年就获利20000余元。到1929年,民生公司又新增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当年,卢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

     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不到一年,民生公司合并和收买华商轮船28只,积聚了与外资轮船公司展开竞争的实力。 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资公司由盈转亏,太古、怡和见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航运。这时,民生公司已经拥有轮船42艘、吨位16884吨、职工增到2836人、股本120万元、资产730万元,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1%。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武汉危在旦夕,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刚刚发展壮大起来的民生公司,面临着有史以来最艰巨的考验。一向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卢作孚说:“国家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他临危受命,担任民国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指挥、调度长江上的全部民用船只抗战。我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宜昌大撤退,从此开始了。当时的宜昌如同一个大仓库:三万以上待运人员、九万吨以上待运物资拥塞于此。学者徐友渔在他的《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中这样写道: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陷,为了坚持长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