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350年前中日第一场海战
甲午海战中日指挥员素质
甲午海战和谈真相:一幕
荷兰挑衅惹怒崇祯 一场
史上最惨烈的大海战:5
袁崇焕后裔成旗人高官 
甲午海战我们输在哪?
甲午海战中日指挥员素质
淮海战役:国民党兵团司
寻访淮海战役解放军的神
最新热门    
 
甲午海战中国半点赢的机会都没有

时间:2013-08-09 12:44:48  来源:不详

  甲午海战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甚巨。wwW.lSqn.cN因北洋舰队曾有“亚洲第一”之光环,后世常觉得其本有击败日本的机会,故对此役之全军覆没,不胜扼腕叹息。殊不知,北洋舰队当年根本没有半点取胜的希望。

  北洋海军[注: 北洋海军,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水师,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的硬件建设简直就是一场玩笑

  对甲午前后中日海军的实力演变,一种相当广泛的意见认为:中国本来领先,但因诸如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等高层腐败问题,海军建设渐趋停滞,遂使日本海军后来居上,进而有甲午年的悲剧。这种意见虽足以满足国人某种心理安慰,但却不是事实。事实是:自晚清以来,中国的海军建设,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从来都被日本远远地甩在屁股后面。先说硬件。

  日本自幕府时代即致力于购置、仿造军舰,比中国早了近二十年

  按理说,中国1840年经历鸦片战争之败,后又饱受英法等国海军欺凌,早该知海军重要。然而,除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等人曾向法美等国购得三四艘洋船外,此后三十年,清廷完全就没想过要建立海军。一直到1874年的日军侵犯台湾之后,朝野上下受到日本刺激,建立海军才真正被提上议程。而自鸦片战争后至日本侵台这30年多年时间里,清廷虽有向国外购买战舰的意向,但最终都未成功。最终只购进了十三四艘用于听差、军报、巡海、捕盗的非战斗性木质汽轮,皆非战船。

  而日本则不然,从1853年美国派裴理率舰打开日本门户之日起,幕府便立即命令模仿西洋炮术铸造铁炮,1853年又解除大船禁造令,设置浦贺造船所,仿造西洋轮船。在幕府的号召下,其他藩侯如佐贺、萨摩、长洲、土佐等也先后设立造船所仿造汽船,奠定了日本造船业的基础。在仿造洋船的同时,幕府及诸藩也积极地向西方国家[注: 西方国家 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若只考虑地理位置,英法美等处于西半球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讲,]购买了多艘新舰。计至幕末时期,幕府已拥有美英等国所制之战船9艘,其他类船只25艘;诸藩向英法等国所购船只77艘,合起来计有百余艘之多,此外还有国内仿制的25艘。

  

  也就是说,明治维新[注: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所实行的苛政,不时激起众多以务农为业的百姓反抗。]还没开始,中国的海军发展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之后中国在海军发展上便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了,日本的海军发展处处都处于优先地位。…[详细]

  第一艘自造机器轮船比日本晚了14年之久;北洋海军炮弹中还在使用落后的黑火药

  在造船方面,日本的第一座近代造船所早在1853年11月就于浦贺设立了,该所制造了日本第一艘西洋式舰船,并于1854年下水。1854年日本人从俄国人那里学到了欧洲造船技术。1863年幕府又向荷兰采购造船机器,建设长崎军舰所,专造小型汽船。1865年慕府又与法国合作,在横滨设一制铁所,使横滨日后成为日本海军著名的军港。相比之下,中国真是相差甚远,直到1862年才由曾国藩在安庆设立了军械所,1865年9月方于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1866年10月在福州设立马尾造船厂,中国自行生产的第一艘大型机器轮船“恬吉”号直至1868年始由江南制造局建成。也就是说,中国建第一个造船厂比日本晚了9年,而自己造出第一艘机器轮船更是比日本晚了14年之久。

  差距还不止造船,对于武器与弹药的改进,中国也明显落后于日本。比如在火药上,1885年法国人发明了爆炸力强于TNT的苦味酸炸药,即“黄色火药”。在1891年,日本人下濑雅允就通过仿制,研制出灵敏度极高、燃烧能力极强的苦味酸炸药“下濑炸药”,并广泛应用于甲午海战。卢毓英在《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中如此描述甲午海战中这种炸药的威力:“‘超’、‘扬’火,烈焰腾空,左顾‘定’、‘镇’亦燃。盖敌人火药甚异,无论木铁,中炮之处随即燃烧,难于扑灭。”下濑炸药具有极强的燃烧性,甚至能够燃烧钢铁,与北洋海军炮弹使用的黑火药相比,完全是划时代的差距。…[详细]

  包括修理厂在内的配套设施完全跟不上,不得不冒着舰队情报外泄的风险去日本维修

  海军建设除了军舰和弹药外,还必须有齐备的配套设施,特别是修理厂。1855年10月,日本幕府为了修理洋船,在长崎设立一座修船所,全部计划及建造皆出于荷兰人之手,机器也由荷兰所购买,该厂于1861年竣工。而中国同样的修船所直到30年后的1890年11月才在旅顺建成。

  这30年的差距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仅有一例即可说明,那就是1886年当“定远”“镇远”“济远”等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抵华之后,在中国竟然找不到可以修理这些战舰的船坞,当年李鸿章曾谈到:“船坞一项,为水师根本,必不可省之工。今添定远、镇远、济远,吃水至二十尺,不但(大)沽口不得入,即沪口、闽口皆不得入。中国无可修之坞,非借英之香港大石坞、日本之长崎大石坞不能修理。铁舰易积海蠹。或偶损坏,无坞可修,便成废物,此为至要至急之举。”而当时香港的船厂也不具备承修 “定远”等主力战舰的条件,丁汝昌等人无奈,只能转往日本长崎为“定远”等舰上油修缮。至于日本是否真的乘机刺探了北洋舰队的情报还未可知,但此举确如马幼垣先生所言有泄密之嫌。然而在中国自己缺乏修理船坞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舰艇的性能,又确实不得不如此。(孙建军《1886年北洋舰船长崎油修起因探析》) 会员全文阅读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