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
志愿军老兵:最为金城战
“特区娘子军”看望红色
川军老兵忆峥嵘岁月 口
志愿军老兵:我们想到朝
台军老将解密蒋介石“反
76岁志愿军老战士成世博
明亡之际的禁卫军:张狂
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希望
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希望
北京军区252医院为志愿
最新热门    
 
党卫军老兵忆二战前德国 最常听到“一人为大家”

时间:2010-12-26 13:15:25  来源:凤凰网历史
吃小灶了。美国人常把他们单独带走,放回来时他们已经是头破血流了。不过,我倒没有挨打的经历。

“针对德国的纳粹化,四大战胜国在战后发起了一个非纳粹化运动。非纳粹化有两种形式。一个是组织上的,趋于严,表现为取消纳粹组织,清算纳粹罪犯,杜绝纳粹分子混进重要部门;另一个是思想上的,趋于宽。就是让多数德国人远离纳粹,卸下历史包袱。我们普通党卫军士兵当然属于后者。”

“现在的年轻人会怎么看待原党卫军士兵呢?”提出这种敏感的问题可能会触到对方的痛处,但我实在太想知道答案,于是鼓起勇气问了。

老人注视了我一下,目光依然平和:“在战后的很长时间里,德国民众之间彼此并不存在偏见。原因很简单,整整一代人都经历过那段把全部德国人统统卷入的历史,家家都有当兵的人,人人都在为国尽职,谁歧视谁呀?可现在就多少有些不同了。孩子们看二战的电影多了以后,心目中的党卫军一律妖魔化,党卫军成为了一个罪恶的符号。如果他们听说你曾经干过党卫军,看你的眼神就有些异样,还会相互嘀咕:快看,这个老头是个武装护卫队!我们为了那个时代曾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现在还要付下去。当然,有一点还是令我宽慰的:德国的多数年轻人厌恶党卫军,他们并不把党卫军看作是很酷。”

图5-8:同一幢楼前的同一个人,只是时间相隔了59年。左图为空军地勤兵艾卡特在1943年回家探亲时的留影。右图是2002年在家门口收拾菜地的老年艾卡特。在这59年间,艾卡特打过仗,进过战俘营,经历了苏管期、东德建国、农业合作化和德国统一后的农业再度私有化。

告别之际,艾卡特老人送我走到院门口。我回头看了看他家的小楼,想到老人就出生在这幢小楼里,也很可能会在此终老,我决定给他在他自家小楼前照一张相片。当我把这张照片和艾卡特1943年在同一地点拍摄的照片放在一起时,我理解了岁月的含意。

核心提示:他说:“从童年到参军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我经历了德国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巨大社会变化。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全国性饥饿、1933年后的经济振兴我都亲身感受了。二战前夕的德国人,包括我,都很振奋、自豪和齐心,当时有一句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专制给德国带来了经济奇迹,使德国在和英、法民主的竞争中占了上风。老百姓看见了魏玛共和国实行的民主体制没有成功,也看见了纳粹党执政后所推行的独裁体制在经济上的成就,他们没有理由去讨厌和抵制专制。《我的奋斗》有多少老百姓读过?我没有,我认识的人中间也没有什么人读过。民众看重的是实际利益,信任的是给他们带来这些利益的人。在这种心态下参军,多数人的态度是积极的,要不然德国军队也不会这么能打仗。

本文摘自:《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作者:朱维毅,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二战”时期,不仅是德国的敌手和集中营里的囚徒,就连德国国防军的士兵都把党卫军视为一支令人生畏的特殊队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