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以及对俄罗斯的歧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苏联解体[注: 苏联解体是一件当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1991年12月25日,自此苏联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sulianjieti]之后,曾经对俄罗斯作过诸多许诺,但大都没有兑现。
本文摘自社科院中当代史研究所网站 作者:丁明 原题为: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
1992年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其意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承上启下”。所谓“承上”,是指两国在这一年完成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启下”则是指通过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在1992年后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健康轨道。
但是,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尽管这年年底,随着叶利钦访华和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北京的会面,中俄关系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但纵观全年,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度还受到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因此,当我们今天盛赞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为其今后的美好前景而感到振奋的时候,对两国关系发展初期的历史进行审视,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对其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或称隐患进行分析,或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1991年12月27日,两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钱其琛外长致电科济列夫外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俄罗斯联邦[注: 俄罗斯-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俄国或砬垿,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政府并决定中国驻原苏联大使王荩卿改任为驻俄罗斯大使。1这里面有一段小插曲。王荩卿接到新的任命时,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驻原苏联大使”。因为他在当年11月底抵达莫斯科准备就任时,几次要求递交国书均被苏方婉拒,理由是戈尔巴乔夫公务繁忙。显而易见,这种不合国际惯例的做法是由当时苏联国内的混乱局势所致。戈尔巴乔夫竟然忙得连接受国书的时间都没有了。不久以后,戈氏本人便宣布停止行使总统的职务,苏联旋即解体。新独立的俄罗斯成为苏联法律上的继承国。于是,王荩卿赴任时带去的致苏联国家元首的国书已经不能用了,换成了新的国书。最后一位驻苏大使尚未走马上任,就变成了驻俄罗斯的第一任大使。2“等到王大使终于向叶利钦总统交上国书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2月初了。”3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向何处发展?这个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中俄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Security Council -- SC)(简称安理会)是联合国的6大主要机构之一。]常任理事国[注: 联合国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