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历史战争 >> 古代战争 >> 元朝军事 >> 正文
金、南宋时期中国疆域图
西夏王朝(1032-1227)
南宋 (公元1127年-公元
消失的王朝:锡金王室老
金氏王朝更迭在即,会效
贾似道是忽必烈最看重的
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伟
拿破仑百日王朝哪一年建
商王朝的介绍
你有所不知的伊朗巴列维
最新热门    
 
南宋王朝苟安幸存终遭灭亡,元朝多民族统一大国形成[图]

时间:2009-10-17 17:10:18  来源:不详
  
  自从宋朝皇室南渡以后,南宋统治集团建立了苟安江南的小朝廷,过着腐败奢靡的生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情景,到了南宋末年更是有增无已。理宗赵昀在位达40年之久,由于中年嗜欲既多,荒于国政,权移奸臣。赵昀之奢侈浪费,前辈难及。作湖上西宫,造御舟,建禁苑芙蓉阁、香兰亭;宫中饮宴频繁;后庭宫妇充斥,簪珠插翠,妖艳异常。尽管当时已是蒙古重兵压境,灾荒频仍,而皇室却照旧纸醉金迷,无异平时。到南宋末年,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州县官吏,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还要向百姓"预借来年的两税,苛征横敛,无所不有,愈使民怨沸腾。直到南宋灭亡之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始终没有间断。

  自蒙古的军队开始南下以来,一种妥协苟安的气氛一直笼罩着南宋小朝廷,甘弱而幸存。

  开庆元年(1259年)十月,宋理宗以贾似道为右丞相。他拜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私下与蒙古议和,先是遭到忽必烈的拒绝,后因蒙哥汗死于合州的钓鱼城,忽必烈急于北上争夺汗位,双方和议才告成功。根据这项秘密协议,南宋向蒙古称臣,割江为界,岁奉银绢匹两各20万。蒙古军退兵后,贾似道以再造之功,班师回朝。为了掩盖自己的行为,贾似道把忽必烈的使臣郝经长期拘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

  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以宋廷拘囚郝经为借口,举兵南下灭宋。首先攻击的目标就是南宋防御蒙古的最重要据点襄阳。

  襄阳地处汉水中游南岸,与北岸樊城相对,是扼守长江的屏障。金亡后,宋和蒙古多次争夺襄阳。1236年冬,蒙古宗王口温布花、将领张柔等所率蒙古军进占襄阳。1238年,宋军收复荆襄。1261年,宋潼川安抚使、知泸州军州事刘整投降蒙古。1262年,忽必烈采用刘整重贿襄阳守将吕文德,开榷场于樊城,筑土城堡垒于鹿门山,遏制了宋军南北之援。1267年,刘整向蒙古献计曰:

  如复襄阳,浮汉入江,则宋可平也。

  至元五年(1268年),忽必烈命阿术、刘整督师,围困襄、樊。当时,襄、樊号称城坚池深,兵储可支10年,两城相为固守,唇齿相依。广大军民以大无畏的气概,决心与蒙古军决一死战。所以在战争的头几年,虽然蒙古军用了筑堡垒、造舰船、练水军、绝援襄粮道等方法,使宋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但始终未能攻下。

  至元六年(1269年)春,蒙古军以破襄必先破樊之策,发兵围攻樊城。守将张世杰被蒙古军战败。七月,守将夏贵率舟师入援,又败。秋,守将范文虎入援,再败。

  至元七年(1270年)春,宋以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樊。范文虎忌李庭芝战功,上书贾似道。贾似道令其从中牵制之。李庭芝多次命范文虎进兵,而范文虎以朝廷诏命未到,拒不发兵,自己则"日携美妾,走马击球军中为乐。是年底,忽必烈增派史天泽至前线,采用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的办法,堵塞襄阳与外界的联系。1271年夏,各路元军同时包围襄阳。六月,宋将范文虎率军10万援襄、樊,抵鹿门,被蒙古军战败。范文虎趁夜逃遁,战舰及辎重全部被蒙古军俘获。

  1272年,襄、樊已被围困5年。李庭芝造轻舟百艘,装载货物,募民兵数千,由民兵部辖张顺、张贵率领,支援襄阳。张顺转战百里,抵达襄阳城,中箭身亡。张贵约定范文虎夹击元军,到约定日,张贵率军前往,范文虎失约,张贵重创数十处,为元军所俘,不屈而死。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元军切断襄、樊水上联系,又用西域回回炮攻樊城,城陷,守将范天顺战死。守将牛富率兵百余人巷战,兵败,投火自尽。二月,吕文焕以襄阳投降元军,襄樊之战结束。

  元军占领襄阳后,等于打开了南宋的大门,南宋王朝的崩溃已是无可挽回。忽必烈听从谋臣 乘破竹之势,席卷三吴之献策,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六月,命知枢密院事伯颜为统帅,史天泽同领兵20万与四川元军配合,大举伐宋。伯颜兵分两路:一路进攻淮西、淮东,直指扬州;一路由他自己率领,沿汉水入长江,并沿江南下,直奔临安。

  伯颜亲率的一路元军,以吕文焕为前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