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内部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进行考察。每次都看到了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在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新进展。
这次考察,我们看到了已发掘出的一处离营房不远的地道和地下室。该地下室呈长方形,面积30多平方米,1.8米左右深,用坚固的水泥铺底,四周墙面使用与地面营房相同的红砖砌成。地下室可容纳30多人,地道连着地下室,直通战俘营外,可进可出,显然是为了防备飞机轰炸和临时偷袭而准备的。这个地下室和地上的战俘营房形成一体,设计周密。
专家们一直对设立战俘营的目的进行了种种猜想。在沈阳设立战俘营,一个目的是用战俘中懂得机械加工技术者补充日军军工厂生产中的人力不足。二是日军731部队利用白种人进行细菌耐受力的试验,为太平洋战争使用细菌武器做准备。辽源战俘营作为奉天俘虏收容所的第二分所关押了30余位高级军官战俘和文职官员战俘,目的何在?从战俘营地道和地下室的发现来分析,日军的目的不言而喻:将这么多盟军高级战俘关押在这里的时候,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反攻阶段、德国失败大局已定之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颓势明显,不得不对后事做必要的准备。
辽源处东北腹地,日军在这里的统治又比较稳固,可以使这些战俘在这里有相对安全的环境。但他们对战俘的保护决非出于人道考虑,而是准备在战争末期拿他们当筹码,向盟军换取日军战俘。即使战败,也可以用这些战俘做人质,当做在东北负隅顽抗和谈判的重要筹码。
文章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王建学 /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