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文物普查小组日前在井溪乡村民王文杰处征集到一件十分光亮的磨制石器。该石器为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厚0.8厘米,质地为石灰石,非常细腻,刃部较锋利,油黑色,现初步确认这块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件刮削器。
普查队员在村民王文杰带领下,对他捡到石器的红鱼泉(小地名)进行了实地察看。红鱼泉距井溪乡约三公里。井溪乡是中河的源头,沿河而下百余里就是宣汉罗家坝遗址。当地属喀斯特地貌,拥有多处溶洞,茂密的森林,沟壑纵横。据井溪坝村原村支书李作亮介绍,当地还有一些村民捡到过这种石块,当地人称这种石块叫“雷楔子”,村民捡到放在家中作为避邪消灾用。据悉,早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万源市就在当地发现并收藏了7件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其中石斧1件、刮削器 4件、石凿1件、石镯1件,均系井溪乡二、三、五村村民挖地时拾得。
井溪乡不同时间多个地点发现各类新石器时代石器,其制作技术亦有较大差异,表明其制作时代先后不等,可见远古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无疑。井溪乡有早期人类生活繁衍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井溪乡政府附近的井溪坝村南100米处有一处盐井,当地村民称桂花盐井。据《万源县志》(民国本)载:“桂花井在井溪坝下场里许,系盐井遗址,明时开采产盐颇旺,故谚有‘打开桂花井饿死云阳人’之语”。
万源市这次发现的远古人类使用的石器,表明井溪乡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也有力地拓展了该市该类型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