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浙江田螺山遗址中发现河
浙江省桐庐县发现良渚文
浙江桐庐方家洲新石器时
浙江省富阳碧沼寺遗址考
浙江省杭州市考古所在清
浙江行春门遗址考古发掘
浙江省考古专家首次考察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公布
浙江省台州路桥灵山遗址
浙江灵山遗址发掘结束 
最新热门    
 
浙江余杭茅山史前聚落遗址第二、三期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时间:2011-12-31 10:29:27  来源:不详
遗迹有房基3处、墓葬4座、灰坑160余座、水井2口、路1条。
  
    其中房基F4、F5为凸字形的半地穴房子[注: 住宅是提供人居住的房屋。客家人称作屋家,广东人称作屋企,福建人称作厝。为民间信仰的风水区分由于生人居住;称阳宅、以别于已经身故入土之阴宅(墓)。],面积分别约12平方米和8平方米,斜坡式门道,地穴外侧立柱支成房顶,这在江南地区比较少见。墓葬均有长方形竖穴土坑,东西向或南北向,随葬品一般仅釜或鼎1件。灰坑的形状有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多打破生土,包含物较少。出土的马家浜文化时期陶器器类有筒形釜、腰沿釜、鼎、豆、侧把盉、罐、盆、灶等。

 

    良渚文化时期:
  
    居住生活区清理的遗迹有房基2处、墓葬161座、灰坑80余座、水井7口、灰沟3条、路1条。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可将这些遗迹分为良渚文化中期和晚期两个阶段。
  
    F8是保存较好的良渚文化房基,面积约18平方米,长方形基槽内再分割成大小两间,门道同在一侧并毗邻,门旁挖坑立柱。
  
    清理的墓葬,除少量分布于聚落中部地势较高的专营墓地外,大部分布设在居住区[注: 居住区  居住区按规模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游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南侧或附近,可分成若干个区块,区块内的墓葬大致呈东西向成排分布。墓葬均有长方形的竖穴土坑,人骨已朽,部分尚存葬具痕迹。良渚文化中期墓葬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豆、罐和盆,晚期墓葬陶器基本组合为鼎、豆、尊;此外还有过滤器、圈足盘、双鼻壶、宽把杯等器类。石钺和陶纺轮不共存,可能体现了性别差异。部分墓葬随葬石钺数量较多,M79有24把,最多的M133有27把。随葬玉器的种类有三叉形器、冠状器、璜、镯、锥形器、坠、管、珠、串饰等。
  
    稻田区的良渚文化中期和晚期稻田,地层叠压关系明确,稻田形态明显不同。
  
    良渚文化中期稻田呈条块状,开口于稻田区第⑧层下(东、西区地层相同)。
  
    在遗址东区解剖发掘的850平方米范围内,中间是一条通往北侧居住生活区的略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河道[注: 河道拼音:解释:河流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疏通~。-hedao](G7),G7两岸密集分布着条块状稻田,共清理田块26块、水井2口。田块的平面形状有长条形、不规则圆形、长方形等多种,面积从1、2平方米到30—40平方米不等。田块之间有隆起的生土埂,部分生土埂表面有细砂、附着泥和碎小陶片,可能是踩踏使用留下的痕迹。田块之间有的有小沟相连,部分田块有排灌水口与G7相通。这些中期田块之间还发现有两组叠压关系,S11为一东西向的长条形田块,在其下部叠压着东西排列、平面呈长方形或近方形的田块4块(S19—S22)。
  
    中期稻田区的水井和G7内出土有鱼鳍足鼎、双鼻壶、圈足盘等陶器和石刀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