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福建长泰后厝山发现商周
福建南靖发现两处商周遗
福建省大田县发现有清代
福建宁德发现5万多平米
福广高速福建漳州段发现
福建将乐发掘南宋古墓
福建漳州发现5座商周墓
福建闽侯挖出千年古墓 
福建泉州挖出古墓 基本
福建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
最新热门    
 
福建武夷山赤石渡头岗发现史前聚落遗址群

时间:2012-2-28 11:52:51  来源:不详

    2010年7~8月,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与福建省南平市博物馆合作,对宁武高速公路建设武夷山[注: 武夷山位处中国福建西北部,江西东部,福建与江西交界处。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通用福建赣语、闽北方言和国语。武夷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市武夷镇赤石渡头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注: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 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及周代遗址群。遗址群位于崇阳溪西岸的赤石渡口东面河岸南北向排列的5个低矮丘陵顶部,自南而北依次命名为I—V号遗址点。
    结合地面采集与钻探资料,对五个遗址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发掘面积计1004平方米,分别揭露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周代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清理各类遗迹45处,出土不同时期的陶、石器文物标本150余件,为重建闽中地区早期古文化的发展序列、研究闽中早期土著文化的内涵及聚落形态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发掘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堆积见于第III遗址点,发现房屋残迹2处(F1、F2)及一些零星的柱洞。从建筑残迹上看,该时期的房屋应为浅穴式、木骨泥墙结构,多以平整的鹅卵石做柱础,房屋内部有石块围砌的火塘。所出遗物不多,多为陶器残片,从陶质陶色上看,以夹粗砂和泥质灰色软陶为主,陶质较脆,多为素面,可辨器形有鼎、罐等,鼎足形式各异。这些遗迹和遗物具有鲜明的区域特点,与闽北浦城牛鼻山、武夷山三姑、岩头子前、黄土溪、建阳麻沙冬瓜山等地曾经发现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内涵基本相同,反映了这一时空文化的区域特点与繁荣发展的态势。
    主体堆积是以印纹硬陶为代表的周代遗存,遍及5个遗址群。发现有房屋残迹、包含大量红烧土的灰坑及墓葬。其中M1以河卵石铺底、竖穴土坑墓,随葬品为席纹硬陶罐等,具有两周时期吴越土墩墓[注: 概述 古代墓葬形式之一。西周至春秋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特点: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文化的特点。该遗址的青铜时代遗存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伴有少量的原始瓷,器形以罐、豆等为主,石器以锛、镞和网坠为主,未见青铜器。这些内涵,与闽江流域已经发现的“铁山类型”周代古文化土著性与吴越文化融合的特点一致,丰富了闽北地区青铜时代初期 “闽越形成期”的考古资料。这些遗址群是以河岸低山“群落”为特征的史前聚落,所包括的各个聚落点均位于崇阳溪河岸旁低矮山丘,山丘地势平缓,相对高程都在30米左右,西部紧邻崇阳溪,是古代先民居住的理想之所。且各遗址点的内涵基本一致,属于同时期共存的群落聚落。此外,该遗址群南面曾经试掘的梅溪岗遗址,北面经调查的白庙子岗遗址等也具有相同年代和内涵,应是同一群落的组成部分。聚落依山临河、群落分布,反映了崇阳溪东岸史前土著先民聚落的一个重要特点。(发掘单位: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福建省南平市博物馆  载自《中国考古新发现:2010年度记录》)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