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发
辽国首都辽上京遗址考古
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
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现
本溪庙后山古人类遗址再
广东狮雄山遗址发现50枚
1500年邢窑遗址首次出土
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 挖
千年佛教寺庙遗址现阿富
郑州朱寨遗址考古发掘与
最新热门    
 
宝墩遗址聚落考古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时间:2012-8-20 21:09:34  来源:不详
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信息系统将钻探结果展示出来。

    重点发掘

    重点发掘主要包括2009年小规模试掘,面积100平方米;2010年10月计划发掘面积800平方米,由于发现大型建筑基址扩方,面积增至1800平方米;2011年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区域主要集中于内城的中心的田角林、鼓墩子,以及外城东南的罗林盘。发现大型建筑基址3座、灰坑130多个、竖穴土坑墓2座。

    在鼓墩子北侧发现大型建筑基址3座,3座建筑分布在南北一条线上,其中F1为一品字形的建筑群,东西向,以长方形主体房屋为中心,南北两侧为附属建筑。整体布局主次分明,相对对称。F1保存情况不理想,现仅保留有局部垫土和柱坑。主体房屋垫有纯净黄土,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约10.5米,面积约210平方米;保留有柱坑28个,其中东、西侧各8个,南北侧各5个,房屋内部2个。营建附属建筑时地面应该经过人工平整。北侧附属建筑南北长约10.5米,东西长约7.5米,保留有9个柱坑,呈三纵三横,南侧附属建筑南北长约9米,东西长约8米,保留柱坑5个。同排柱坑间距略有差异,南北两排间距大体为2.5米,东西两排间距大体为2米。四围柱坑排列有序,间距呈平行相等,未见墙体部分。F2位于F1的北侧,相距约13米,长约9米,宽约8米,方向朝南,面阔2间,进深2间,由17个方形柱坑组成,柱坑排列有序,间距平行相等。F3位于F1的南侧,相距约22米,南北长约24米,东西宽约12米,面积约300平方米。保留有柱坑28个,其中东、西侧各8个,南北侧各5个,房屋内部2个,柱坑的空间布局与F1基本一致。柱坑平面形制绝大多数为方形,边长多在0.8~1.1米不等,F3有些柱坑边长达1.5米,只有少数柱坑为长方形。柱坑坑壁近直壁、平底,坑内填土不见夯筑痕迹,但紧实坚硬,少量柱坑底部铺有鹅卵石。

    F1叠压在遗址第3段地层下,年代当不早于于宝墩文化一期2段末。F2被晚期破坏严重,已失去原生层位,直接叠压在汉代地层下,打破生土。F3也被晚期破坏严重,大部分叠压于汉代地层之下,只有局部叠压在遗址第3段地层之下。3组建筑基址的空间分布极有规律,目前很难从层位上确认其早晚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三组建筑均位于内城的几何地理中心,其建筑形式与发现的众多宝墩文化的一般建筑完全不相同,当为大型公共礼仪性建筑。

    灰坑有近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等几种,包含物多少不一,以陶器为主,有少量石器。竖穴土坑墓2座,均为狭窄长方形,人骨保存极差,无任何随葬品。

    出土器物有陶器和石器两类。陶器制作方法以泥条盘筑加慢轮修整为主,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大类,泥质陶数量多于夹砂陶。泥质陶以泥质灰白陶和灰黄陶为主,夹砂陶以灰陶为主。陶器纹饰发达,泥质陶中以划纹、戳印纹、附加堆纹为主,有少量细线纹、瓦棱纹、弦纹等;夹砂陶的器表多饰绳纹。陶器种类主要为平底器和圈足器,不见圜底器,新发现2件三足器,主要有绳纹花边罐、敞口圈足尊、喇叭口高领罐、宽沿平底尊、壶等。石器种类有斧、锛、箭镞、穿孔石刀等,有些石器上残留有颜料涂红现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