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江苏泰东河工程田野考古
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淮安清口水利枢纽工程考
江苏宿迁首次出土战国编
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聚焦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
江苏宿迁“1897项目考古
江苏昆山再现史前文化遗
江苏盐城又挖出汉代古井
江苏省常州市博物馆对溧
最新热门    
 
江苏淮安天妃坝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时间:2012-9-5 20:15:22  来源:不详
侧一段有3组为“一顺一丁”,其余全部是“顺铺”。“砖工”全部是“丁砖”砌筑。基本是2层“竖丁”——2层“横丁”——1层“竖丁”——2层“横丁”。靠近南侧段少1层“竖丁”;而靠近北侧段多2层“横丁”。“砖工”下的3层条石基本是“一顺一丁”,有的地方为“两顺一丁”,个别地方甚至有“三顺、四顺或五顺一丁”的。

    条石大小不等,长度在0.24—1.8米之间(其中最长的为1.8米);宽度在0.2—0.75米之间(其中最宽者为0.75米);厚度介于0.18—0.48米之间。砖的规格亦不同,有36.5×17×7、38×18×8及37×16.5×6.5厘米等几种。

    条石与砖,砖与砖之间都用三合土黏合,厚度在0.1—0.3厘米之间。每层砖或条石都比其上一层向外(向西)突出0.1—0.3厘米不等,目的也是增加堤坝的整体稳固性。

    条石表面有的留有铁钳加工后的数道“斜痕”,个别的四周边缘打磨光滑,宽度在1—1.5厘米之间。靠近南侧2块条石的边缘,有一个完整的束腰形凹槽,里面浇灌铁水形成“锔扣”从而使条石连接的更加牢固(图一)。

    靠近2号石工北侧的砖工上,部分砖上模印“钦工”铭文,共有12块,楷体,其中只有一块是由右向左读,其余皆为由左向右读(图二)。另外,在遗址周围老百姓砌房子的砖上发现还有“成”、“元”与“古□”等不同的铭文,其中尤以“成”字最多(图三)。


出土遗物

    遗址出土较多的是瓷片,有青花瓷片、青瓷片、酱釉瓷片、仿哥釉瓷片、蓝釉、紫砂残片等;可辨器型有碗、罐、花盆、盘、瓶、钵、勺子、象棋子、缸、水盂等(图四)。


发掘的意义

    有关天妃坝石工,在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其中咸丰《清河县志》记载较为详细,“天妃坝石工,万历七年建,康熙[注: 大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三十年重建,乾隆十九年石上加砖,嘉庆十四年加高堤工,通行包筑,石工遂埋于堤内,不可复识矣。”此次发掘的两段砖工、石工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此次揭示的清代石工保存完整,结构清晰,长度达到44米,这些为我们全面认识天妃坝石工在清代的建造、修缮及掩埋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明代砖工为首次发现,对于认识明代天妃坝砖工的建筑材料[注: 在建筑物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 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砌筑结构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天妃坝石工、砖工为里运河入黄淮交汇处抵御激流冲击的保护性堤防设施。它的发现对于水利史、水文地理以及判断相关水工设施的年代,确认古运河河道、运口位置的变迁,了解黄河、淮河淤积深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发掘为大运河申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