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南林大共发现46座古墓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发
吉林发现辽金时期白酒酿
2011年吉林通化赤柏松汉
吉林通化赤柏松汉代古城
吉林白城大安古墓群现8
巴丹吉林沙漠出土4500年
都柏林大学古生物学家发
吉林有1.35亿年种类历史
吉林现奇怪石头 6500万
最新热门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

时间:2013-03-19 12:57:58  来源:不详
般特征。如陶胎厚、火候低、易碎、器形简单等特点。从地层堆积上看,此期遗存的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土色均为浅淡不一的黄灰色,叠压于全新世大暖期形成的黑沙土层之下,应当是形成于全新世大暖期之前气候相对比较寒冷的时期。此期遗存中所见唯一一座墓葬的人骨石化也比较严重。所以,已有迹象表明,这很可能是迄今在松嫩平原乃至我国东北地[注: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beidi]区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之一。从器类和纹饰组合来看,其应当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该类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松嫩平原西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缺环。

 

 

后套木嘎一期陶片

  
    第二期遗存包括房址12座、墓葬17座、灰坑200余个、灰沟21条及AⅢ、AⅣ发掘区的第二层。部分灰坑、灰沟中有明显的祭祀现象。陶器以夹蚌的黄褐陶或灰褐陶为主,有少量质地细腻的泥质陶。陶胎普遍较第一期陶器变薄,器壁厚度多在0.4—0.8厘米之间。火候普遍较高,质地较硬。器表多有饰纹,素面陶较少。纹样以附加堆纹、指甲纹、刻划纹、戳印纹为主。纹饰多施于陶器的口部或上腹部。器形以形体大小不一的筒形罐为主,有一定数量的小口深鼓腹罐和大口曲腹罐。还有少量圆鼓腹罐和带流器等。制法以泥圈套接法为主。此类遗存的特征与梁思永先生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昂昂溪文化有相似之处。该期遗存中有部分陶器装饰划压的曲折纹、细线型之字纹,特征与农安元宝沟、左家山二期、长岭腰井子遗存较为接近。依据与邻近地区相关考古学文化的比较,可初步推定第二期遗存的年代约在距今6500—6000年前后。

  
    第三期遗存包括墓葬12座、灰坑10余个,灰沟5条,陶器主要为泥质或夹砂的红褐陶,部分夹蚌粉,胎较薄,火候较高,泥圈套接法成形。器表多素面,少量饰麻点纹或之字纹。器形见有双耳罐、筒形罐、缽等。该期遗存应与近年发掘的白城双塔二期和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存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年代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大体相当。

  
    第四期仅见墓葬2座,陶器为砂质黄褐陶,器类仅见陶壶。器表磨光,颈腹饰蓖点纹。铜器见有联珠饰与铜刀。该期遗存性质应属于白金宝文化,年代大体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