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新疆吐鲁番最大规模佛教
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
吐鲁番胜金口石窟发现大
甘肃东乡红塔寺石窟发现
新疆仅存佛塔佛殿石窟的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西藏日喀则定结县恰姆石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新发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掘
日本学者:在河北响堂山
最新热门    
 
龙门石窟发现佛足迹图像碑

时间:2013-08-16 21:36:53  来源:不详

    近日,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人员在东山擂鼓台辨认出佛足迹图像碑。该碑被砌于擂鼓台南洞后世补砌的护墙南角底部,支撑其上墙体。二十世纪早期日本学者关野贞等考察龙门石窟时,南洞外接建有一面坡房屋一间,疑被覆压于南墙下,其考察著作中均未提及此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洞窟保护工程曾特意以水泥筑顶,保护此碑。
 

    擂鼓台佛足迹碑东面和南、北面,东半砌于护墙内,其出露部分显示,该碑由碑身和底座两部分组成,材质一致,均为石灰岩,通体泛红。下部底座为长方体,高63厘米,宽73厘米,厚度暂不详,出露者36厘米,通体打磨光滑。上部碑身顶端残,形制不详,残存部分作长方体,残高83厘米,宽59厘米,厚度暂不详,出露者33厘米(图一)。碑身出露诸面均以阴线刻出佛足迹图像。

 

 

图一
 

    此佛足迹图像碑,与目前国内发现的数例同类遗物相比,特点鲜明:一是时间可能早到唐代;二是体量大,分别以整石雕出碑身、底座,组合安装,且保存状况较好。www.lsqN.cn碑身多面均刻出佛足。三是图像内容较简化,不见趾尖莲花、万字符和脚掌剑、鱼、满瓶、海螺等物,较之四川眉山法宝寺仅刻出轮、鱼的形式又显复杂;足跟间连接二足的双弧线亦不见于其他诸迹。四是佛足跟部两侧刻出站立、行走或坐姿的人物形象,未见于它处。这一材料的发现,丰富了相关题材的研究内容,并提出了新的课题。
 

    1. 西面:表面多有风化漫漶。下距碑底13厘米处对称刻脚趾向上的佛足迹两个,足间距5厘米。佛足迹前宽后窄,内侧足缘线条僵直,外侧足缘线条略有弧度。趾尖以上残毁不存,足迹残长58厘米,前掌最宽处24厘米。小趾不存,余存椭圆形脚趾根部,表面平素无饰。趾下有上弧的弧线一道横贯前掌。前掌正中刻一直径15厘米的千辐轮,轮毂及轮圈均以三道同心圆表示,其间刻放射状的辐条约36根,辐条占轮面积比例较大。足迹下半刻一高20厘米的三宝标,三宝标下半为直径11厘米千辐轮,刻于足跟中央,其下沿距足跟甚近,形同前掌者;其上三股叉状物仅存小部线条。除此之外,佛足迹上别无其他装饰痕迹。二足间近足跟处平行刻下弧线两条,足跟下有帛带外伸,沿碑面边缘自下而上飘扬。该面底部两角各刻一盘坐的人物形象,头顶大致与足跟水平,上身漫漶不清,北侧者左臂屈肘,手置胸前,身下敷四缘贴作宽带状的坐具(图二)。
 

    2. 南面:保存状况最好,足迹线条清晰。露左足,形同西面佛足迹,惟前掌千辐轮外加饰心形卷草纹一周。三宝标上半三股叉状物由两个双线“U”形横向并列构成,其下 “人”字形排列圆环一道,三宝标尖部各饰卷草。足外缘饰以半圆内的花形。(图三,本幅照片由李心坚拍摄)右足仅露内缘线条,双足间近足跟部平行刻下弧线两条,其下刻一立于方台上的人物形象,对应的碑面底部外角刻一面内奔走状的僧人形象,因被砌护,雕刻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