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我与李宗仁的最后三年
胡蝶之女回忆:1966年嫁
李宗仁自述:我竞选副总
李宗仁的妻子们和儿子们
三载婚姻一世情:胡蝶之
李宗仁遗孀胡友松因病去
小家碧玉到第一夫人 郭
民国女星胡蝶之女去世 
李宗福
李宗先
最新热门    
 
李宗桂 ·〖诸子礼学的取向和指归〗

时间:2009-12-23 11:47:13  来源:不详

  先秦诸子的礼学思想,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对于诸子礼学的研究,涉及到诸多史料辨析和观点论争的问题,难度甚大。特别重要的是,对于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的研究,关系到如何看待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秦汉到清末两千年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问题,以及礼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礼”产生于上古时期。原初形态的礼治,形成并完善于西周。礼学,则渊源于孔子,光大于儒学,蓬勃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治崩解的时期,又是诸子礼学出现并力图重建礼治的时期。不过,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要建构的礼治社会,并不都是一般人所误解的西周社会。诚然,孔子要复兴的礼,是周礼;其要重建的社会,是以西周为理想的社会。但是,作为“圣之时者”的孔子,如果有统治者真正能够用他,他也未必就是全盘“周化”的实践者。道理很简单,因革损益的思想,在孔子观念中还是很牢固的。何况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价值,而仁的内涵和价值目标是可以与时俱进的。

  克己复礼为仁,视听言动符合礼才是仁,仁礼融为一体,而这礼确是可以随时代变迁而损益,因现实需要而调整的。孟子礼学所追慕的社会,显然不是西周。孟子一心追求“定于一”的社会和思想,与其所处的战国中期的时代条件相应,即要超越动荡和纷争,追求一个充塞道德仁义、具有公序良俗的社会,追求一个天下一统、道一风同的社会。荀子礼学所追求的,是如何制约、调正具有恶质的人性,援法入儒,纳法于礼,辨名析理,张扬儒家的礼乐,为儒家王道政治的实现提供论证。老庄道家抨击儒家的礼学,其直接的目标,却是为了宣扬自家所能乐受的礼,非礼之礼,是谓大礼!法家和墨家,各为一极,各有其关于礼的价值认知和社会治理目标,表面看法家刻薄寡恩、主张严明等级,而墨家力倡兼爱尚同,宽厚仁慈而又平等互助,似乎形同水火,但就其社会政治思想的实践效果而言,二者并无根本区别,最终都是呼唤个人专断的明君圣主,都以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和相应秩序为归依。而法墨两家的礼学,其基本的价值目标,是为新的一统帝国提供意识形态的论证。阴阳家似乎没有明确的礼学思想,但阴阳家的“大九州”说,用阴阳类分宇宙万物的方略,阴阳消长推动万物流转盛衰的思想,却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一幅自然和社会的秩序图景,以及基本的理论阐释原则和方式。而这套阐释原则和方式,客观上为即将到来的新兴帝国提供意识形态论证的工具,因而具有实在的礼学意味和功能,后来西汉董仲舒思想的出现,便是明证。值得注意的是《吕氏春秋》。人们往往被该书的驳杂所炫惑,而忽视了该书的礼学思想。加上该书是集体创造而非一人所作,在探讨“诸子”思想的时候,往往以人头论而不以著作论,故而往往忽视之。其实,《吕氏春秋》的礼学思想极为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先秦诸子礼学思想的综合创新,是为即将到来的新兴帝国创建系统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