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甲午战争日军口号:协助
胡汉民其人
平民·邮票·皇冠
胡汉民关于友人易白沙逝
最新热门    
 
朱汉民·〖理学的《论语》诠释与圣人之道的重建〗

时间:2010-6-29 11:13:59  来源:不详
使自觉悟” ,将“学”与人的情性结合起来,对宋儒有启发性意义。但是,朱熹在解释这段话时进一步赋予了很多新的意义。首先,朱熹借用并依据于孟子的性善学说,他强调人性皆善,并以其作为一切为学工夫的首先前提。这个前提强调,为学者的学习目标不是求知而是“明善”,或者说求知也是为了明善;为学者的学习方法必须建立在“人性皆善”的基础上,故而在方法上亦要注意如何启发、扩充、保持人本来就有的善性。其次,朱熹还赋予了此“性”以形而上的本体意义,将“学”与“復其初”的形上意义联系起来。“復其初”原意指“复性”,系唐代学者李翱最早提出。但是,宋儒的“复性”决不仅仅是恢复人的善良本性的人道意义,因为理学体系所预设的“性”即是天道、天理、太极,所以“復其初”又具有从人性到天道的形上本体的意义。二程在诠释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时说:“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 他将人之性与天之理等同起来,那么,“復其初”就具有回复到天理的至上意义。
    孔子亦很少讲“天道”,《论语》中所讲的道均是指人道,即为人之道。但是,宋儒在诠释《论语》时,将孔子所讲的道赋予了天道的涵义。《里仁》篇记载了孔子对曾参所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参对其他门人解释此“道”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显然,孔门之道均是如何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为人之道。但是宋儒则在推已及人的人道中体悟、阐发出了“天道”,朱熹注解说:
   圣人之心,浑然一理,而泛应曲当,用各不同。……夫子之一理浑然而泛应曲当,譬则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也。……盖至诚无息者,道之体也,万殊之所以一本也;万物各得其所者,道之用也,一本之所以万殊也。以此观之,一以贯之之实可见矣。
    朱熹在诠释孔子“一以贯之”的人道时,汲取了《中庸》、《孟子》以“诚”综合人道与天道的思想,从人道中推演到“天地之至诚无息,而万物各得其所”的天道。特别是他借用“一本万殊”的宇宙哲学来论证道之体用以及天道与人道的关系。这些均是《论语》中没有的思想,而是朱子综合了《中庸》、《孟子》在内的各种思想而诠释《论语》的结果。
    宋儒在诠释《论语》时,不仅是多谈“性”,多谈“天道”,而且又将性与天道结合起来,这种观点也是继承了思孟学派的结果。《论语》载孔子不说“性与天道”,当然更不会将两者连接起来。但是在《孟子?尽心》中则有“尽其心则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