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专家炮轰《说岳全传》误
被误读的毕加索:究竟是
历史误读:刘禅并非是“
公输般:长期被误读的历
《孟子》的误读——与《
解读“诚信”
最新热门    
 
误读“吐舌老子”背后的国学遗憾

时间:2012-12-27 16:11:19  来源:不详
苏州金鸡湖畔的一尊老子雕塑再度引发争议。道家创始人老子以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润泽千年,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万民敬仰的圣贤,在这尊雕塑上却眼睛紧闭,舌头伸出,露出嘴中一个大门牙,作出一副“龇牙吐舌”的怪状,雷倒了许多路过的市民和游客。(12月19日《扬子晚报》)

  对国学有过一定研究的人都知道,“贵柔”是《道德经》的一个重要思想,“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认为,柔软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孔子向老子问道,老子一言不发,只是张开嘴向孔子伸了伸舌头。孔子十分不解,再次问道。老子长时间不发话,孔子继续洗耳恭听。老子拗不过孔子,最后又张开了嘴,让孔子看他已经脱落不在的牙齿。孔子顿悟,舌头比牙齿更长寿,柔软是比刚强更坚韧的力量。台风过后,高楼大厦多被摧毁,柔软的小草却得到了重生。

  “吐舌的老子”就在向我们讲述柔之“道”,想让更多现代人对圆润之道有更深刻、形象直观的悟解。塑像中的老子双目紧闭,面目沧桑,舌头伸出,和坦露的牙齿相映成趣。审美意象和深刻意蕴尽在其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用“柔”的力量切入对社会和事务的判断,就是一种智慧的抉择、深厚的处世智慧。在坚强竞争和刻薄竞强无所不在的当下,如果我们都懂得了这种以退为进的“柔弱之道”,很多烦恼和纠葛本是可以避免的。

  遗憾的是,这种“柔弱之道”还是受到了误解和误读。很多智慧哲学和思想圣经,在熙熙攘攘的商业化社会中,都被我们忘记和扔掉了。www.LsQN.cn更多人对有用和实用的书籍和理论,不遗余力,而对于这种“无用”和散淡的“柔弱之道”不屑一顾,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很多人对于这种“柔弱之道”觉得“滑稽”、 “看不懂”,也就不奇怪了。这不正是很多人国学无知的最好证明吗?

  有人总说这是“搞怪”。在怪诞建筑、丑陋雕像满天飞的当下,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可别忘了,雕塑的作者田世信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研究员,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拙朴美,质朴粗犷,追求生命本质性的真实,很注重作品中形式语言的感染力。其作品《老子》、《齐白石[注: 白石 (1927~),本名周德恒。河北乐亭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朋友》等,都成了雕塑界的杰作。沧桑凝重,含蓄深沉,宁静致远的《老子》绝对不是在“搞怪”,而是一种“别样的内蕴”。

  不是所有的网友吐槽都有道理,这仅代表一种网络言论表达。当国学在民众中的基础越来越薄弱,看不懂老子雕塑背后的真实用意也就不足为怪了。从另一角度看,这座雕塑引起的争议,恰恰为人们开启了另一种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的启发和窗口。

(来源:工人日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